对北约攻击我使馆意图的理性分析(上)
本贴内容之版权归Netec公司与 江海客 共同拥有,并对本贴保留一切权利
其它站点转载或其它媒体摘用请注明出处并通知Netec公司
[ 跟随主题 ] [ 发表对本主题的看法 ] [ 听香水榭 纸醉金迷 ]
发言者:江海客 于 1999年5月10日, 北京时间14:32:59时写道:
对北约攻击我使馆意图的理性分析(上)
文/江海客(seak@163.net)
在借用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的题目写了篇文章后觉
得缺些什么,忧患是不能消散的,这种忧患自写《我祈祷,
中国的一九九八年》起就从未停止过。那篇文章,是用情感
写成的,刚才的文章也是用情感写成的,但人,是不能只
有情感的!
一、为什么误炸是谎言。
1、军事上的分析:
根据最新的说法,是由于北约使用了过期的地图,使用7年前
地图,这种说法近乎荒诞,北约这次入侵南斯拉夫,是经过
了周密安排和精心准备的,包括长期的情报准备。我认为北
约对轰炸目标的选择,即是疯狂的又是慎重的。北约即要保
证彻底的打击南联盟的军事力量、工业与经济能力又要在一
定程度上降低民众伤亡(北约认为这样会使塞族人民与联盟
政府产生分裂,又不会造成国际上太强烈的反对呼声),因
此始终是以导弹和精密指导武器为主,只对一些重点大型目
标使用了集束炸弹等武器。因此,北约对其攻击的固定目标
必然经过严密的情报核实,核实方式必然包括:其他历史情
报、侦察飞机和间谍卫星、电子监听、西方记者和地面情报
人员。北约一共使用了3枚导弹攻击中国大使馆,可以说对这
一建筑相当重视,说仅凭一个历史地图就发动了这样的重点
攻击,根本说不通。所以说误炸是不可能的。
2、时机的特殊性
5月8日是一个特殊的时间段,这是八国刚答成框架协议,并
把协议通报给了中国政府,而中国政府还没来的及讨论答复
。北约某人傲慢的甩来俄罗斯同意中国一定同意的基调。而
在这一时间攻击中国使馆,其可能重要的目的是使中国否定
这份框架协议,或中国同意框架协议,但必须附加关于解决
中国使馆问题的条件。由于中国政府自使至终,强烈批评北
约侵略,反对动用武力,此时北约借此把球踢给中国政府,
如果中国政府对框架协议持批评及否定立场,那么就把“破
坏政治解决”的罪名扣到了中国头上,如果中国政府同意了
协议,那么又可能引起中国国内的不满。使中国政府陷于两
难的境地。
3、一些值得注意的细节:
根据中国记者的介绍,当时如果不是潘汉林大使,让大家早
些睡,使人员分散了,可能有大量的人员牺牲。因为,北约
第一枚导弹的命中处,正是中国使馆人员和记者的平时聚集
的地方,为什么?(至少北约想放一把大火!)
据报道,当天意大利使馆也“误”挨了炸,但没有人员伤亡
和造成太大损失,为什么?(其实欲盖弥彰)
8日白天,北约新闻发布会不允许中国记者提问,为什么?
二、决策者是谁——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但必须分析的问题
但是,北约对中国大使馆的轰炸,其动因可能有不同的起点
。
其一、这是一起克林顿权力集团(美国首脑决策层)策划的
一起阴谋行动,除了对中国国内的企图之外,其内部目的是
取悦国内反华派,为民主党争取政治砝码。
其二、这是美国(北约)政界、军界、情报界内的死硬反华
分子制造的一起恶性事件,除了对中国国内的企图之外,使
克索沃危机复杂化,并制造中美关系新的变数,制造中美对
抗,破坏克林顿与中国接触的政策。
我个人认为,前者的可能性只有百分之三十,而后者的可能
性要达到百分之七十,其实,一些非首脑层的整体决策的行
动,造成全面对抗例子并不少见。比如中苏珍宝岛一战,现
在分析由并不见得一定就是苏联领导层授意策划,至少不见
得是想发动全面战争。很可能是苏联军方的反华分子策动挑
起,再通过欺上瞒下,制造了全面对抗。当时,叶剑英等老
帅在《从世界森林看一棵珍宝树》的论证报告中也分析了苏
联的此时的战略重点不是中国而是欧洲,他们挑起中苏边界
冲突是为了在欧洲结出果实。而林彪则提出了全军、全民准
备打仗的结论。从现在的史料分析,前者是非常正确的。
为什么说克林顿集团进行决策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即使取悦
反华势力,那么也该在议会呼声比较高的人权、贸易、台湾
等问题上有所表示,用“误炸”大使馆的方式,应该绝对是
一种缺少既得利益又不站公理的下招。但是无论如何,这一
暴行的出发点都一定包括一点,那就是忘我之心不死的反华
势力想试探一下中国对紧急事件的外交、军事应对能力和国
内舆论民心。寻找新的突破口。在战乱中以误炸的名义进行
试探,抛开其公理因素,确实有其毒辣和独到之处。
我认为,中国的战略分析家、情报部门等,应该尽快对北约
轰炸我使馆依据可靠情报,做出科学的分析和结论,根据不
同的情况考虑因应之到。
三、敌人期待他们的暴行对对中国国内的影响是什么。
无论是克林顿集团还是其他反华势力制造这起暴行,他们不
仅有对本国国内目的、国际目的,(前文都简单论述了),
更主要的是对中国国内施加一种外力。
“六四”风波,可以说美国的战略目的没有完全达到,随即
由于对“银河号、2000年申奥,亚特蓝大奥运会、入关”等
一系列事件的反思,些年来,中国国内人民,特别是的青年
学生,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绪日益高涨,反美抗日的思潮
涌动。可以说,这令美国国内很多人极其失望和不满。美国
大使到清华被学生质问的汗流浃背;克林顿北大之行,让世
界听到了中国青年真实的声音,无不令海内外反共反华势力
大为恐慌。他们极力鼓吹:对中国这一代青年大学生失望,
他们已经被中共洗脑,他们已经失去了思考能力,北大已经
死亡等观点。但是,他们从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又看到
了另一种曙光,那就可以是让中国被国民的民族主义情绪反
制,美国的情报部门可能是通过对在印倪五月暴乱过程中,
民间对中国政府没有采取更有效的手段保护海外华人的不满
情绪的不满和北京大学生游行没有得到批准得到启示——民
族主义是一把双刃剑。它即让海外反华势力恐慌,又可作为
国内动乱的策源。既然“自由主义”不能使中国演变,那么
就让“民族主义”使中国自毁吧。
他们的如意算盘是这样的,8日凌晨袭击中国使馆,1、中国
政府肯定不能马上作出反映,中国民间会先从网络和外电得
知消息,造成一个时间差带来的情绪差。但是袭击发生后,
中国政府马上在联合国要求召开紧急会议,这一步没有
完全得逞。2、事情发生后中国国内肯定群情激愤,要求进行
游行、集会、抗议、示威等活动。中国由于前日刚出现“法
轮功”等事件,出于稳定的敏感性,可能要拒绝学生及群众
要求。学生一定会出去,于是,与警察发生对抗,冲突愈演
愈烈。政府要求民众“顾全大局”,民众视政府卖国求稳。
情绪激动,可能将重复了十年前六四惨剧,甚至更无法收拾
。
而如果政府允许学生出去,那么情绪释放,可能也难于收拾
。西方媒体可以籍此大肆造谣诽谤,渲染中国国内混乱局面
,妖魔化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目前他们已经这么干了,)破
坏中国形象,影响投资环境。
但无论政府是否批准,西方都会通过人员渗透、媒体导向等
方式挑唆极端行为,制造混乱和矛盾,造谣诬陷,制造中国
国内人民和政府的对抗情绪和中美民族对立情绪。借助社会
动乱的方式,拖跨中国经济,破坏政权稳定。
他们可能采用的手段有:1、教唆“社会渣滓”利用抗议活动
,进行打砸抢的活动,如果公安制止就可以知道公安逮捕迫
害抗议学生的谣言,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和对立。2、挑唆工
人全面罢工、商人全面罢市,使社会生产生活趋于停滞。当
然,美国情报部门有长期的颠覆别国政府的历史和丰富的心
理作战经验。他们的手段之狡猾,思路之系统可能完全在我
的思维之外。
如果让他们的目的达到,那么可以说,美国用三枚巡航导弹
就打败了整个中国。
所以说,如果我们真要告慰烈士的英魂,我们首先要让反华
集团的这一精心阴谋变成一个可笑的春梦。回到现实,我们
不仅要为我们的主权、我们的烈士呐喊,要向强盗表达我们
的愤怒;我们更要为一个目标奋斗,那就是,每一个中国人
,无论走在世界哪一个角落,都深切的感到,支撑他的有一
个无比强大、正义、繁荣、民主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