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灌水,继续宣传党的政策。
◆ 中宣部又吹反右风,四学者挨批
【本报北京讯】 北京学术界近期以来突然吹进一股寒流。北京中国社科院日
前受到中共中宣部指责,社科院对院内进行整顿,中宣部对鼓吹「资产阶级自
由化思想」的四名学者李慎之、茅于轼、樊纲和刘军宁进行批判,其中原任政
治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宁已于今年三月被迫离职。有学者称,这是「新反右运
动」的来临。
大陆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李慎之去年撰写一篇有关建政五十年的文章《风
雨苍黄五十年》,文中批毛泽东,捧邓小平但批邓小平对八九年六四事件的处
理,尤其是批评中共总书记江泽民好大喜功,功饰掩过,将建政五十年这种「
世界第一」的大典,比喻成只有北韩金日成政权才有,并批评江泽民「掩盖历
史,伪造历史」,五十年间的大灾难、大耻辱统统不见了,「历史只剩谎言」。
据了解,这篇在网上流传很久文章引起江泽民不满,要求社科院严肃处理。
社科院原研究员茅于轼和社科院经济所前副所长、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
济研究所樊纲长期主张经济自由主义,主张私有化,违反社会主义原则。一位
学者称,他们的意见是「撞到枪口上」。当局目前要求报纸上不准登他们的文
章,正在出版的书上不准挂名主编,不准对学生上课和讲座。中国社科院研究
生院已取消樊纲的博士生导师头衔,即他不能在研究生院教书和收博士生。
社科院副研究员刘军宁长期鼓吹自由主义,推崇个人主义,批评集体主义。
社科院要求他在今年二月前找到新单位,离开社科院。然而被点名批判的知识
分子,短期内不可能找到新工作,目前刘军宁赋闲在家。三月底光明日报转登
《一位研究生关于高校思想阵地问题的来信》中,即不点名地批判刘军宁在青
年学生中散布腐朽思想,散布违反改革开放政策,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错误观
点。文章编者按语,引述中央批语称,「在涉及政治原则、政治方向的问题,
必须旗帜鲜明,分清是非,决不能给错误的言论提供传播阵地。」所以这四位
受批判的学者未来不能在体制内的媒体发声,也不能写文章,更遑论出书。据
了解,这文章只是批判的先声,目前中宣部正组织新一波批判文章以消除其社
会影响。
茅于轼说,他们欢迎中共宣传部门的批判,但希望言论要公正和自由。面
对宣传部门有意的封杀行动,茅于轼认为,这只有在中共宣传部门有效控制的
范围内有效,在体制之外就完全无效。他说,现在言论是市场取向,不是封杀
就可以阻止,像刘军宁的言论在年轻人中就很受欢迎的,而他在近日也接受电
视台访问。
刘军宁对自已目前处境感到无奈,只能成为一个独立学者。茅于轼对自己
观点受批判,毫不生气,反而为知名经济学者樊纲大抱不平,认为对樊纲的批
判「莫名其妙」。他说,樊纲和他为大陆改革开放都尽了不少言责,改革开放
向前推进,也有他们一份功劳在内。他批评大陆官方「分不清好、坏人」。
茅于轼甚至乐观地表示,现在与过去情况不同,过去这种思想获罪是大问
题,是要马上抓去劳改,但现在有很大的改进,他感慨地表示,大陆人权是有
进步,但个别情况则退步。许多人不知道世界潮流,以为倒退就是潮流。他认
为,社科院是在上级压力下,作出保护的防卫动作,更何况这不一定代表中共
中央意见,不能当真事办。茅于轼称,如果真正侵犯他的人权,他是不惜跟政
府打官司,「过去也不是没有这种事」。
北京学者看法是,刘军宁的主张在大陆学界是非主流,对于目前大陆的现
况也不适用。有学者说,刘军宁若是要坚持他的自由主义,他必须有所牺牲,
包括社科院职位在内,他离开社科院才是名副其实。也有北京学界不同情刘军
宁处境,认为他是咎由自取。
〔原载《世界日报》,2000年4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