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分页)

地外生命与文明的思索-愚人

送交者: 新观察库存 于 December 08, 1998 09:21:23:[于新观察文库]

回答: 有关新哲学文摘 由 新观察库存 于 December 08, 1998 08:46:21:

我也推荐一篇。愚人的天问系列--转自《花絮》

送交者:走马看花 于 November 28, 1998 18:05:31:[新观察]

回答:我的新哲学观---宇宙能量本原论与宇宙信息决定论 由 sci 于 November 28, 1998 12:43:47:

版权由愚人和《花絮》所有。
欢迎讨论。

地外生命与文明的思索

----天问序列之三 愚人

------------内容-----------

一. 引子
二. 神话的饥渴
三. 群星灿烂
四. 雪夜里的讨论
五. 生命
六. 类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七. 智慧与文明
八. 生命有“原动力”吗?
九. 未来生命形式的猜测
十. 大结局


一. 引子


  一九七零年,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在川西北的一个地质队工作。记得那
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大约四点钟的光景,当时我正在一间山区小屋里和几个同
事说笑,忽听见屋外人声喧哗。我和屋里的同事奔出屋外,看见一大群队里的
工人还有技术员正仰望着天空,不少人用手向天上指着,有几个人兴奋地叫道:
“飞碟!飞碟!”。
  我向大伙注目的方向望去,在一片晴朗而略有几丝白云的蓝天上,位置在
正中偏南的方向,一个橙黄色状如气胎样的物体,正在缓缓地向天边游去。这
个物体的边缘并不十分清晰,也许是它离我们太远,以至于不能确定它的细节
。现在回想起来,它的高度至少应该是三四千米以上。有一点我映象最深的地
方,就是不象普通的云朵,它有一个明确的几何形状,而且有鲜明的颜色和周
围的白云区别开。它似乎也不象普通的飞机,正沿“气胎”平面方向缓慢地旋
转。今天想起来,好象可以把它划入气球一类的飞行器,但当时我还尚未看见
过大型的气球或飞艇。然而就我在国外所目睹过的热气球来看,似乎也不象,
至少它那怪异的“气胎”形状和自转,我就没有在所看到过的飘浮的大型气球
上发现这种特征。

  大约五分钟以后,神秘的橙黄色“气胎”永远地消失在天边的云霞和黝黑
的群山背后了。

  许多年后,我还不时地回想起当时的“奇遇”。人生中许多事情是很怪的
,当你有意去寻觅某一奇事或奇迹时,它总是不会出现的,这类事物都是“可
遇而不可求”。虽然世界上不知报道过有多少起 UFO的消息,可是你问一问身
边的亲戚朋友,恐怕很难找到有人亲眼看见过传说中的“飞碟”。我似乎算得
上看见过“飞碟”的一个,可是我至今仍然不能确定它到底算不算得上是真的
飞碟,或者更明确地讲,它是不是真正地来自地球以外智慧生命的运载工具,
还是某种地外生命自身?或者其实简单地就是大气紊流的一种偶然现象,还是
一种间谍飞行器?

  就我自己所受过的逻辑严密的科学训练来说,我是不太相信最近几十年间
,真的有什么外太空人访问过地球,这正如我不太相信耳朵认字,空手取物一
类气功神话一样。可是,在广漠的宇宙间,从遥远的过去,到遥远的未来,是
否存在过,或正在进行,或将来存在地外生命与文明这个问题,自从我目睹那
个橙黄色“气胎”以来,却一直引起我深深的兴趣和思索。

  有地外生命吗?有地外高等智慧生命吗?有地外群体智慧所形成的文明吗?

  这个问题从远古以来就一直萦绕在人类的头脑之中,它既有趣又重大。在
古代,它通过神话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想体系。在现代,
它不但促使人类耗费了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去进行宇宙探测与开发计划,而且
还透过浩如烟海般的科幻作品去影响青少年的思想成长,去满足各种年龄段的
人们的好奇。


二. 神话的饥渴

  远古从迷茫中走来。当人类刚能做到衣可蔽体,食可果腹的时候,便开始
了思索自身及自身所处的环境的过程。几乎所有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这些
神话大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有人形或动物形或它们的组合的神。这些神
大多居住在与地球分离的天上,在我们的祖先的尽可能的想象力下,他们具有
各种超自然的力量。他们创造了大地,创造了日月,创造了星辰。他们也能操
纵人类历史的进程,影响人类群体和个体的命运。

  西汉前期刘安编著的 《淮南子.览冥训》中写道:“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
母,羿妻嫦娥窃之奔月”。一九七一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西汉文帝时的墓葬中
,一幅帛画里,画有一弯新月,月中有一蟾蜍,有一兔子,月下还有一飞腾的
女子,这便是嫦娥,这位几千年来留传的凄美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的主角
。从这则故事里,看出了古代中国人已经设想到在地球以外的天体上,有可能
居住着类人和类地球生物的神仙。同类型的故事,似乎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还未
看见。一般地,神话中的星辰总是代表某一神仙,可能因为在古代没有望远镜
的情况下,除了月球以外,很难把别的星辰想象成有人类居住的大地那么大甚
至更大的区域来。

  《众神之车》的作者把天上的神祗说成是来自外太空的高级智慧生命,因
为有计划或偶然的原因,曾经到地球上旅行过。由于目睹到他们高度发展的技
术能力,使得我们的正处在鸿蒙之中,尚未开化的祖先油然而生出敬畏之心。
当他们离开地球以后,他们脚步的余响便深深地,世世代代地铭刻到人类的神
话传说之中,甚至促成了宗教的起源。这位作者还列出了一大堆考古之迷,用
来印证他的推断。在这些迷中,有埃及金字塔之迷,有诺万方舟之迷,有玛雅
金字塔之迷,有复活节岛石像之迷,等等,不胜枚举。著名的英国科幻小说家
亚瑟. 克拉克在他的小说《2001年----空间奥德赛》里,更进一步把地球说成
是地外高级文明的生命,智慧及文明演化的实验场。书中的地外旅行家们第一
次来到地球,撒播了原始生命起源的“孢子花粉”。他们按计划第二次来地球
,又向已经进化到人猿阶段的动物的大脑,输入了智慧。他们的第三次与地球
的接触,似乎有点“真人不露面”的意思。从地球到月球,到火星,最后到木
星,设置了一系列的科学猜迷,去引导地球上那些科学大脑袋们,把他们一步
一步地逗到木星上一个通向他们所在的世界的所谓“引力隧道”中。在那里,
一个集人类大智大勇于一身的某宇航员,终于实现了地球生命的第三次进化的
飞跃,如孙悟空被关进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熬炼一般,被神秘的“宇宙精神”
炼制成“星孩”----一个类“神”的生命形态。

  无论是《众神之车》这样猜测式的论证,还是以《2001年----空间奥德赛
》为代表的现代宇宙探险科学幻想小说,都不是对地外生命和地外文明的严密
的科学研究,或是严肃的科学思辨。它们其实是继承了古代神话传说的精神,
代表了人类渴求摆脱在茫茫宇宙之中孤立状况的呼喊,代表了人类为寻求新的
精神力量的愿望。当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使用了当代最新技术知识,对未来
人类可能的技术发展作出了一定程度甚至相当精确的某些预测。它们也尽其可
能地在人类现今的技术知识上揣想地外文明所能达到的技术高度。但是,虽然
它们也对未来的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以及材料科学作出过一定程度的预
测,却缺乏或很少涉猎遥远未来人类文明或者地外高级文明的思想领域,其中
包括抽象的哲学思辨和数学,政治制度与经济形态以及艺术表现。就抽象思辨
来说,它们达不到创造了几个伟大宗教的古代人的深度。


三. 群星灿烂

  夏夜无月的晴空,群星熠熠生光。据科学家的估计,整个宇宙之中已经存
在过的类似于太阳的恒星总计有一万亿亿颗,这尚不包括不在普通可见光谱中
,甚至不能用红外线和射电望远镜所能探测到的更大量的“黑”物质,其中也
有无数的行星。这个数量恐怕比佛经里形容极大数量的“恒河沙数”还要大。
1929年,杰出的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 哈泼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那就是离
开地球愈远的星体以愈快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这个结论是通过观察星团光谱
的所谓“红移”现象得到的。经过艰苦的观测,哈泼将这一现象归纳成一个定
律。这个定律说,星体逃离于一个参照点的速度,正比于它与此参照点之间的
距离。后人为了纪念哈泼的贡献,称此定律为哈泼定律,称此比例因子为哈泼
常数。稍早,比利时天文学家兼教士勒梅特尔曾猜想宇宙是从一粒“超级原子
”的爆炸开始向外膨胀的。现在这一猜想因为哈泼的发现而得到了证实,这就
是现代著名的描述宇宙进程的大爆炸理论。

  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信服哈泼和勒梅特尔的理论的。有些人认为:离开
我们很远的星系,虽然它们的亮度更弱,但实际上并不太远。如果是这样,则
不能用一般的亮度规律来得到测量距离,也就导不出哈泼定律。因此也就不能
得到宇宙一直在膨胀的结论,那也就推不出宇宙曾经由一枚小钱币那么大的东
西爆炸而来的诡异的结果。但是,过去十多年间,科学家至少发现了几十个“
天体透镜”,足以证明这种非难是不能成立的。按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在大质量星体附近的空间将出现有意义的“弯曲”,结果通过此星体附近的光
线将发生“转弯”的现象。在某些情况下,在一大质量星体后方的星系的星光
就象通过玻璃透镜似地会聚焦在大星体的前方,形成遥远星系的一个或多个离
我们更近的“虚像”,然而这些虚像的亮度和红移值却仍然与它们的原像一致
,这就证明了哈泼定律不是观测的虚妄。英国科学家霍尔等则从另一个角度否
定哈泼定律。他们指出:离开地球愈远的星系所产生的愈大的红移,并不是由
于星系逃离大爆炸的中心所产生的,而是宇宙在更大尺度的范围里自然“创生
”的新物质!霍尔说,宇宙每年在圣保罗大教堂那么大的空间中创生出一粒原
子。霍尔的理论虽然很玄乎,却经不起天文观测的检验。有两件重要的观测事
实可以粉碎霍尔等对哈泼理论的攻击。第一,哈泼定律隐含了离开银河系更远
的星系应该更年轻,实际的观察证实了这一点;第二,既然宇宙是由爆炸而后
膨胀的,则应留下爆炸后的“硝烟”,即遗迹。六十年代中期发现的弥漫在宇
宙虚空中2.726k的背景幅射精确地证实了大爆炸理论的预测。当然,大爆炸理
论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和当代的量子理论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冲突。特别是
,它不能回答宇宙在大爆炸以前,究竟是什么样状态的疑问。或者正如十九世
纪时的哲学家斯宾塞所说过的:“每一种有关宇宙起源的学说,都把人带到了
不可思议之境”。话虽如此,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科学家还是认为大爆炸理论是
迄今为止最好的解释宇宙起源的学说。

  如此说来,人类的文明史只不过是大约一百二十多亿年前宇宙爆炸进程中
的一刹那而已。我们的家园----地球,抚育我们的太阳的存在史也不过是那轰
然一响后的回音而已。我们人类犹如蜉蝣一般,朝生暮死,苟活在一刹那之一
刹那,却依然汲汲于名利。我们片刻的欢乐为何而来?我们须臾的争斗为何而
来?

  广漠无垠的苍穹,点缀着无数闪烁的繁星,它们从几个到几十亿光年之遥
进入我们的眼帘或仪器。它们之中,有多少个银河系?有多少个太阳系?当它
们幽幽的余辉进入我们的视界之时,说不定其中一些早已不复存在。它们之中
,是否曾有过如繁花似锦般的生命世界?是否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智慧和文明?
到而今,是否只落得了灰飞烟灭,一场春梦?

  我们是谁?我们所属于的地球生物界是什么?如果地球之外有生命,有智
慧,有文明存在或存在过,那么,生命与智慧的兄弟姊妹们,我们是因什么机
缘而存在?我们存在的意义又是什么?我们是否卑微如蚁蝼,不过是宇宙暗夜
中一闪转瞬即灭的火星?还是雄伟的宇宙大爆炸进行曲中最嘹亮的号声,或是
由诞生而至寂灭的宇宙挽歌中最悲壮的插曲?


四. 雪夜里的讨论

  那是一九六八年岁末的一个夜晚,大雪飘飞。

  那年冬天,文化大革命在血与火中渡过了两年半的历程,进入了它最黑暗
的阶段----“清理阶级队伍”运动。在这个血腥而寒冷的冬天里,该关起来的
差不多都关起来了,该斗死的差不多都斗死了,该上山下乡的差不多上山下乡
了,该扬眉吐气的差不多扬眉吐气了。而我们,这批前“造反派红卫兵”的大
学生们,除了一小撮坏头头或犯有打砸抢罪行者外,每天除了反复地深刻检查
在运动中犯下的错误以外,便是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有时很“触及灵魂”有时
又很无聊的批斗会。这时候,学院里高年级的学生们已经分配到基层去了。于
是,喏大一个校园里,便只剩下了两个年级的低年级学生,显得空空荡荡。

  这天下午,负责我们班的工宣队师傅通知我和系里一位中年讲师晚上到一
栋教学楼守夜。说是年关将到,“清队”运动即将进入最后胜利阶段,所以更
要提防一小撮阶级敌人的破坏和捣乱。现在,派你们去守教学楼,意义重大,
是领导对你们的信任。我们,兢兢业业地渡过了一段自我批判的时间以后,自
然感到有些受宠若惊,但也觉得上头未免有点小题大作。那座教学楼中并没有
什么贵重仪器,阶级敌人犯不着去破坏。何况阶级敌人经过无产阶级的铁拳头
的沉重打击后,早已闻风丧胆,还敢破坏咱们的红色教学大楼么?这自然是一
种麻痹大意的意识。

  我早就风闻和我一起守夜的中年教师,是一位优秀的古生物学者,运动初
期,差一点被打成“白专典型”。而我自己呢,小小年纪,在中学里就被学校
戴上过“白专”的桂冠,运动初期又曾忝列花名册中的第四类,所以我们才“
揭竿而起”,造反到一起来了。这里顺便说一句题外话。目前海内外绝大部份
描写文革的小说,影视作品中,“造反派”都被描绘成不是头上长角的暴徒,
地痞,就是业务能力低下,专门忌妒业务精英的平庸之流。他们在运动中趁势
而起,不过是一批野心勃勃,打家窃舍的狂徒们。可是就我所经历和了解到的
文革来看,大部份业务能力强的人物都参加到造反派中,或心向着造反派这边
。当然,“又红又专”者除外,但这些人毕竟只有极少数。可见,历史有时是
很难说得清楚的。今天晚上,我可要好好听听他对这门学科的见解。说实话,
我进校以来,就对地质学不感兴趣。也只是在最近,私下里读了《脊椎动物史
》和S.杨格的《大陆漂移》以后,才觉得地质学有些味道。

  因为曾经是同一派观点的战友,平时也在一起学习过,所以大家很快便倾
谈起来。今夜,窗外北风怒号,鹅毛大雪纷飞,整座四层楼的大楼里就只有我
们两人,又一座“呼啸山庄”!我想起了清人在《花镜》中教导我们的古人在
雪夜中标准的消磨方式,那就是围炉饮酒,话剑仙侠客故事。而我们,则奇怪
地因为守夜,避开运动的纷扰,惊恐和激情,在此作长夜清谈。事后回忆起来
,也觉得是人生中一次不可多得的机缘。

  他的引人入胜的侃谈首先由一九六零年他参加过的一次十多个人组成的科
学调查队,在靠近西藏的贡嘎山区因为迷路而陷入绝境的二十多天传奇般的经
历开始的。他的这段经历,使我想到了生命在艰难环境下为了存活的何等百折
不挠的意志。由此,他谈到了高原上的雪莲花的生态。我们的话题进入了冰川
的问题。他讲到李四光曾经告诉过毛泽东,人类是最近一次冰期之后的生物。
“那么,”毛泽东问:“下一次冰期以后,人类还存不存在呢?”,李不置可
否。毛则认为,人类很可能会绝灭,然后被另一更高级的物种所替代。我感到
毛的这一段谈话隐匿了他已经怀疑共产主义的终极性。因为人类之不存,共产
主义焉附?

  然则何以有冰期?我好象看到过一本书上曾说过,那是由于太阳系绕银河
系中心作周期为二亿五千万年的椭圆运动所造成的。这个银河系中心在椭圆的
一个焦点上,当太阳系在远离中心的另一焦点附近时,冰期就发生了。这一周
期与地球上几次冰期间的周期大致相等。但老师却怀疑此一观点。假如真是这
样,那么地球上生命的演化,密切地和比太阳系更大范围的宇宙环境相关。

  我曾经看见过一块密密麻麻布满三叶虫的化石,这种三叶虫似乎是来自寒
武纪地层中最著名的莱德利基虫。老师告诉我,三叶虫的出现是古生物学上的
一个谜。三叶虫突然繁茂地出现在古生代的地层中,统治过地球的海洋,在它
们之前并未发现它们的连续演变的祖先,可是,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后,又神
秘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遗孑。由于三叶虫化石的这种分布广,时间短的特
征,使它成为了传统地质学里鉴定地层年龄最佳的“钟”化石。我似乎领会到
了点什么,便问老师:“这种物种上的突然产生又突然绝灭,是否意味着某种
不为人知的外力机制在生物进化上的作用?”,老师认为我的看法有道理,特
别是对物种的绝灭来说,似乎是最好的解释,例如他认为恐龙的绝灭是由于大
陨石对地球的撞击所造成的。这一观点为近年来恐龙绝灭后在相应的地层中发
现的“劫灰”所证实。但老师认为,外力机制在物种的突变问题上的影响,却
隐微难明。

  我问老师一个异想天开的问题:假如生命果真是富含有机物的原始海洋里
产生的,那为什么没有同时产生出不同来源系统?我的意思是说,为什么地球
上的生命都来源于一个单一的祖先,而没有同时几株生命之“树”并存?老师
说,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的原始生命祖先是可能的,但优势者可能把其他的全给
“吃”掉!吃得光吗?事实上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同一来源的。若有一品种
进化得相当高级而又遍布海洋之中,则后来者跟本就没有活下来的余地。我由
此联想到:第一,生命是何等残酷而霸道;第二,原始海洋可能联成一遍,结
果没有独立的环境让后到者出世。然而,生命真的是在原始海洋里产生的吗?
地球上只有单株生命之“树”的事实,似乎向人们暗示了,生命可能起源于外
太空某一携带生命的不速之客的拜访。虽然生命不一定是原始海洋里产生的,
但是因为有了水,早期的生命才能遨游四方,最终遍及陆地。另一方面,地球
上的主要地质作用,如山川的剥蚀,泥沙的沉积,岩石的风化,无不与水的物
理化学作用有关。这些复杂作用的结果,构成了地球的最复杂多变的地貌环境
,使得生命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演化出千姿百态的种类来。

  我们的话题开始转向生物多元化的问题。老师说,生物的多元化为生命在
地球上存在的必需。各种不同的生物组成相互连接的链条,这些链条的始端是
真菌和微生物,它们分解矿物质,供应给链条上其他环节的生物。链条上较下
层的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成营养物以提供给链条上更上层的生物
作为能源。因此,真菌,微生物以及植物的存在是地球绝大部份生命的基础。
海洋深处热矿泉附近生活着的某些细菌却不需要太阳能供给能源以便存在,它
们是靠地球的内热而存活的。这类细菌是原始生命的近亲,被称为“厌氧”细
菌。因此,老师猜测:如果外太空存在着生命,它们不一定要由恒星的光热提
供能源。多种类型的生物既相互竟争,又相互依存。生命自从三十五亿到四十
亿年前出现以来,已经进化出一百七十五万个种属,如此繁盛的大家庭在相互
竟争中不断向高级形式发展,终于在大约八百万至一千两百万年以前,产生了
智慧。

  我们还谈到了遗传,进化的速度,“特化”和“退化”现象。

  我走出大楼,不知什么时候,雪已经停了。四周白茫茫一片,现在的时间
是凌晨四点过。我仰望着天空,天空灰蒙蒙的。我吸了一口清冷的空气,生命
,多元化 .......,谁能知道其背后更多的奥妙呢?父亲正在远方的“牛棚”
里受难,我呢?却在这儿谈“玄”。我们一家的生命,甚至几亿之多的智慧生
命正被几个生命体操纵着,生命现象的这种冷酷和诡谲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五. 生命

  生命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最瑰丽的形式。
  生命是一部完备的机构。这个机构具有一条基本特征:它能够复制自身,
即遗传。为了保持自身个体的存在以便在存在期间完成复制的任务,它必须具
有吸取外界能量,而且还必须具备在这一过程中排除掉所产生的废物的能力,
否则,废物将使生命机构完全变质,失去了继续存在的能力。

  复制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实现,这既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例如,宇
宙射线会引起少数控制复制的遗传密码发生变化。这个现象叫住“变异”。变
异在生命过程中,处处存在。变异是生命种属存在之必需。如果复制是完全同
样地进行下去,则将因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而终止延续。自然界生命的变异随
机出现且形式不一,但只有适应环境的才能存在并通过遗传巩固下来,这就是
达尔文所发现的“自然选择”。

  生命现象中最令人费解的有两点,其一是究竟什么原因使生命发生;其二
是“进化”。

  进化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实现的。有些人认为:变异是在一大堆遗传密码
中一点一点发生的,通过遗传,将逐次累积下来,于是密码“程序”就变得越
来越复杂,生命体也就越来越能适应多变的环境,变得越来越“高级”,这便
是所谓进化。这一观点可以通过地层中所发现的化石演化的历史得到一种经验
证实(虽然并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例如某些演化“链条”有断裂现象)。

  大家都知道,庞大的逻辑程序并不能保证它是最优化的。而且愈大愈复杂
的程序愈容易产生难以去掉的 bug。举个最时髦的例子,那就是近年来大家爱
谈的计算机工业界的“两千年问题”。实际上,“两千年问题”是一个在算术
上再简单不过的问题了,无非是本来该用四位数字表的年变量却被用两位数字
的变量来表。初初一想,不是可以把两位数字的年变量重新定义一下,这问题
不就解决了吗?不错,如果一个程序仅含有几十条指令的话,找个才学程序几
天的初中生就可以解决。可是,当程序庞大到具有几百万,甚至几千万条指令
时,光是怎样在如烟海般的指令中准确发现年变量的问题就把人的头都要搞大
。据说,目前美国还没有一家处理两千年问题的软件公司敢拍胸膛宣布,它所
处理过的有“千年虫”的大型软件就真的没有漏网之虫?因此,从计算机程序
而转想到遗传密码程序,人们有理由怀疑这种对“进化”的解释。

  生命起源是最有趣的问题。生命的形成是否早于地球的形成?即使生命晚
于地球的出现,仍然存在着生命起源于地球还是起源于宇宙中某个遥远而黑暗
的角落的疑问。许多科学家相信,物质形式是由无机到有机最后变成了生命。
这样的过程复杂而又漫长,推动这一过程的因素是自然界中的化学物理作用,
被称为化学生原说,它是由本世纪二十年代英国生物学家霍尔丹与苏联生物学
家奥帕林首先提出来的。1953年,美国科学家米勒首次在实验室里用假想的人
造“原始大气”作通电(闪电)和汽化实验,得到了组成生命体的必要成分--
--氨与生命的营养----糖。后来的科学家更进一步在实验室中合成了作为遗传
物质DNA和RNA的结构单元分子。虽然最简单的生命至今未能从实验室里“炼”
出来,但这些令人鼓舞的结果,使科学家们相信,温暖而又富于有机物的原始
海洋,完全能够在五亿年的充充裕裕的时间里自然孵化出生命。

  但是,这种假说虽然有使人不得不信的魅力,却仍然暗含着从偶然到必然
的哲学命题。换句话说,是否从大量的,长时期持续的偶然事件中,一定会导
致必然事件的发生?没有人敢断定它,至多是信仰而已。这里,十八世纪的法
国数学物理学家皮埃尔.西蒙.拉普拉斯的一句话也许最值得我们回味:“几率
,说明了人们最有知识,也说明了人们最无知”。

  有些科学家认为,生命是由星际空间中落到地球上的陨石带来的。不过,
这种假说并未能真正回答出生命而不一定是地球上的生命的起源原因。可是,
它却可以为我们打开一条思考外太空生命的思路。

  1984年,地质学家斯科尔在南极的被风刮开的万年古冰下面,发现了一颗
不寻常的灰绿色的岩石。经推断,该岩石是一颗来自火星的石头。这颗如土豆
大小的石头结晶于四十五亿年前火星形成后不久,它在火星上呆了好一阵子,
又于一千八百万年前被撞击在火星上的流星弹出火星表面。它在空间游荡了许
久以后,于一万三千年前掉到南极的平原上。最使科学家感到惊异的是,这颗
名叫ALH84001的火星陨石切片在显微镜下,竟然显现一种类似于地球细菌的蚯
蚓状的球链。此一发现引起了前年全球科学界的轰动,美国宇航局有科学家认
为,这一发现说明了火星可能曾经有过生命繁盛的时期。不幸的是,随后进一
步的调查发现该陨石曾受过地球上的氨基酸的严重污染,这就极大地降低了该
陨石作为火星微生物化石携带者的可能性。

  未来三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很有可能证实火星上是否存在过,或依然
在其冻土里或热矿泉附近顽强地活着的生命。我以为:只要这种生命形式和地
球上的不一样,就可间接地证明化学生原说,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宇宙间生命存
在的可能信。但是,如果确实发现了火星生命,可这种生命本质上和地球上的
是一样的,那就说不清楚到底是地球上的跑到火星上去的呢,还是火星上的跑
到地球上来的,甚至可能是从别的什么地方跑来的。当然,这一结果仍然是非
常有意义的,它同样也增加了宇宙间别处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据最新消息,非洲萨哈拉沙漠今年五月又发现一块西瓜大的火星陨石。土
著居民们奇货可居,竟要价达数百万美元。据路透社说,英国科学家们搞到几
粒,声称发现生命的希望很大。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科学家们竟然可怜巴巴
地乞求道:“给我们几粒吧!”。


六. 类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

  最近十年来科学家对地球生命的理解,使得他们对外太空类地生命的存在
性变得更为乐观了。地质纪录显示:在地球历史初期,当外来的流星对地球的
大规模撞击刚一结束,生命就开始出现在地球上了,时间大约在三十五亿到三
十八点五亿年前。其后不到五亿年,少则一亿到二亿年的时间,生命就稳稳地
在这个星球上扎下了根,并遍及地球表面。科学家们认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生命便扩张遍这个行星,说明了只要条件适合,生命有很大的可能在类似于
地球的行星上出现。这一猜想自然是建立在化学生原说的理论上的。更具体讲
,应该是建立在与地球环境类似的条件上的。特别地,科学家们现在更倾向于
地热泉是产生生命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闪电和原始大气的综合结果。

  科学家称地球式的生命为“碳基”生命,是因为组成地球生命的基本成分
是碳的高分子化合物。碳是宇宙间丰度甚高的元素,它容易构成大分子团链,
由此组成复杂的生物机体。科学家也假定液体水对生命的出现与壮大至关重要
,因为水作为媒介,使得原始生命能通过它获取营养及排放废物。因此,在假
定化学生原说为真这一前提下,只要能在别的星球上发现有液体水存在的迹象
,则该星球上就极有可能出现类地生命。

  可是,一个星球出现液体水的可能严格地依赖于它的温度,大小和密度。
为了保证行星具备使冰溶解成水的温度,此温度又不能过高以至使水变成蒸汽
,这个行星绝不能太靠近提供给它热源的主星,否则主星的引力将使它的一面
永远对着主星,结果,对着主星的一面将热死,背着主星的一面将冷死,如水
星之于太阳。反过来,它也不能离主星太远。我们的地球离开太阳的距离不远
不近,恰到好处。光有适当的距离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定的大小和密度。例
如月球,虽然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与地球离开太阳的距离一样,但它太小,密
度也小,所产生的引力不足以保持住液态水。

  这样的星球出现的可能性大不大呢?就整个宇宙来说,应该是相当大的。
可惜的是,目前尚不能用望远镜发现太阳系以外几十光年距离内的行星(听说
最近用望远镜发现了第一颗)。使用光谱分析,倒是发现一些星系里含有水。
最近报道:科学家使用一种先进的红外干涉仪在距离地球三十三光年的星系光
谱里发现了水,臭氧和二氧化碳的谱线,这是一件使人振奋的好消息,因为这
三种成分都是类地生命存在所必需的物质。然而,这仍然不能证明那些星系里
某些看不见的行星上已经出现过生命。

  由于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规定了每秒三十万公里的速度为自然界物质运
动的极限,可以预计,在最近数百年间,人造的运载体不可能达到甚至接近这
个速度,因此不可能在这期间送人或机器人到最接近太阳系的星系去作生命存
在的考查。要知道,距离太阳系最近的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系也有4.3光年之遥。
虽然,一些想象力丰富的人一直对爱因斯坦所发现的光速极限感到不满,他们
提出的“超光速”假说至今只是停留在假说上而不能给出强有力的实验证据或
理论证明。因此最现实也是必须走出的第一步应该是考查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生
命存在的可能性。所幸的是,今天的人类已经具备了对太阳系里几个最有可能
出现生命的星球进行调查的能力,而且自从二十多年前以来就已经开始了这方
面的调查。

  有四颗太阳系的星球具备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这四颗星是:金星,火星
,木星的卫星欧罗巴,土星的卫星泰坦。

  金星是天空中除太阳与月亮外最明亮的星体。据说中国民间神话中的太上
老君就居住在上面,它的西文名字叫住“维纳斯”,代表了罗马神话中的美和
爱之神。就象她的名字一样,她本来应该是有生命的最可爱的候选者,因为离
太阳更近一些,而且块头也和地球差不多。可是,她的表面复盖着一层厚厚的
二氧化碳浓雾,温度高达摄氏 450度,液态水在这种条件下是不可能存在的了
。她的浓雾甚至使三番五次妄图窥探她的秘密的苏联宇宙勘探船渺无音讯地触
礁在上面。一直到1991年,美国的麦哲伦飞船才在距离其表面 550公里的地方
发回雷达探测波,使得人们知道了它多火山的地貌。科学家们估计金星的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孕育生命的短暂环境,但很快就被过度的“绿屋效应”所代替,
使得环境变得对类地生命的存在过于严酷。因此,金星只能作为地球生态保护
的一面明镜。

  火星的西文名字叫住“战神”,这是一颗红色的行星。它是近代以来人们
期望最高的星球。1877 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西巴莱里从望远镜中看见
了它的表面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运河”,科学家们曾经推测,这是由高度智
慧的物种所建筑的。于是,大量的科幻小说集中在它的身上,其中,最精采的
莫过威尔斯的《大战火星人》了。一百年来,人们一直在热切地盼望科学家能
揭开“火星文明”的面纱,这个愿望终于在1976年美国的两颗宇宙飞船:“海
盗”一号与二号对火星的不载人探测後拉开了序幕。然而,令人失望的是,这
两艘飞船所发回的传真图片显示了火星的表面遍布着狰狞的岩石,毫无任何文
明开发的特征。特别使人丧气的是,对火星的土壤分析,表明毫无生命存在的
痕迹。而且,初步的火星气象报告也说明了火星的环境对地球上的娇生惯养的
生命来说实在太恶劣。第一,没有发现任何水的迹象,提供给可能出现的生命
去解渴;第二,它上面的温度实在太冷;第三,它的大气中含氧甚少。其它还
有一些不利因素。看起来,活着的“火星文明”是不可能发现的了,可是科学
家们和一般的民众对火星上能发现出现过生命的希望并未全部熄灭。科学家们
认为:至少很久以前,火星上曾有过对生命相当舒服的环境,而且,七十年代
初期“水手”九号发回的雷达图象信号也显示了那些“运河”似乎是古代留下
的干河床。一般民众则惊讶于“海盗”号发回地球的一幅图片,那幅图片显现
出一块巨大的“人面”。有些想象力特别丰富的人甚至说,那是古代火星文明
在大灾难降临前夕,为未来其他星球的同胞们留下的悲壮的纪念。

  二十年后,两件事件再一次把公众的兴趣激发到顶峰。第一件就是我们前
面提到过的陨石ALH84001的生命迹象显示;第二件是美国宇航局发射的“逗留
者”飞船于去年七月初到达火星的阿瑞斯谷。这台遥控探测站着陆以后随即派
遣一架遥控小车,名叫“探路者”的在站点附近小心翼翼地试探着前进,与此
同时,“逗留者”开始向地球发回站点附近外貌的高清晰度照片。照片明确地
显现阿瑞斯谷是一块古代洪水的冲积平原,远方粉红色的天空下面呈现的是火
星地图上低缓的“双峰山”轮廓。大大小小的岩石都向着“双峰山”一方倾斜
,这就表明在古代,这里曾经经历过至少一次大洪水的冲刷。事实上,“双峰
山”正好位于猜测中的一条河谷的入口处。几天后,在安然渡过一次差点被大
石块撞翻的惊险场面后,“探路者”开始使用他携带的阿尔法X射线质谱仪先
后轰击绰号叫“巴那克. 比尔”(美国动画片里一个著名的小熊的名字)与“
鲨鱼”的两块大岩石。发回地球的数据表明,这两块石头非常类似于地球上的
“安山岩”,此种岩石合成于火山高温的熔岩过程中。它的富含硅质,是因为
曾反复在高温作用下经历过“焙烤”。这就说明了:不同于月球,火星很可能
有一部丰富多采的地质史,因而对生命的出现十分有意义。两个月后,一艘叫
住“火星全球测量器”的飞船到达火星附近的空域,开始作节省燃料的依靠火
星大气作空气掣动的减速运动。

  这个空气掣动的目的是要把“测量器”围绕火星作的长椭圆运动通过空气
阻尼在一整年的时间内变成一个圆周运动。由于它的太阳能电池面板出现了故
障,它的最后稳定下来将推迟到1999年三月中旬。也就是说,到那时它才能履
行全面的科学考察任务。到现在,它已经作出了可贵的贡献。一. 它发回了火
星存在弱磁场的证据,磁场能够保护生命不受宇宙射线的伤害。二. 它发回了
喧嚣一时的所谓“人面”地区的小比例地貌照片,与二十二年前的容貌迥然不
同的是,一点也看不出来照片有人面的样子,有个科学家开玩笑地说:“你可
以把它想象成任何图形,就是不能想象成人面!”,容貌的改变表明了此处是
火星的沙漠地区,火星强大的尘暴业已改变了沙丘的形状。三. 它传回了火星
所谓干河谷地区的局部地貌图,揭示了火星的洪水曾经多次发生,而且稳定地
持续了很长时间,这才造成了地质学家认为的河流对山岭的切割与侵蚀。最有
趣的是,图片上某一区域,甚至留下了河流改道后特有的地质学上称之为“牛
轭湖”的湖床面貌。另一幅九月间发回的凯塞谷的照片则显现出一条陡峭的“
之”字形大峡谷。

  对火星热闹的系列探测活动将持续到下个世纪十年末。

  欧罗巴是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众多的卫星之一,它的块头与月球差
不多,也就是说,它的表面面积相当于中国。木星的卫星们被称为“伽利略星
系”,是为了纪念近代天文学的开拓者----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十七世纪
初期,伽利略首次发现了它们。1979年,两艘“航行者”飞船相继飞过木星,
竟然发现欧罗巴原来是一颗奇特的大冰球。1995年底发射的“伽利略号”飞船
于去年十一月到达木星空域,开始对木星及木星的十一个儿女们作近距离测量
。“伽利略”的最重大的发现,就是初步证明了欧罗巴光滑的厚冰壳下面很可
能是一片汪洋的地下海!科学家们认为欧罗巴的热源应来自木星和木星以及木
星的其他卫星对它的巨大潮汐牵引力。科学家们甚至认为:使冰层下面溶化成
水仅仅是最近几百万年的事。诚如是,则其水中能产生生命的时间还远远不够
。目前,“伽利略号”还在木星空域工作。2003年,一艘名叫“欧罗巴轨道器
”的飞船将发射去木星专门围绕欧罗巴旋转,它将使用强力雷达让无线电波穿
透冰层,进一步证实冰层下面是否存在海洋。

  最后,我们谈谈泰坦。泰坦是土星最大的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土星
,这个太阳系第二大的行星,以它美丽的光环的容貌几百年来一直引起宇宙美
术爱好者的兴趣。1655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改进了望远镜的镜头,随后不久
,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使用这新的镜头发现了土星的四个更多的卫星,其中
包括了泰坦。1981年,掠过木星的“航行者号”飞船在经过了两年的航行后到
达土星。再一次,“航行者号”留下了它骄傲的记录:它发现了泰坦实际上被
一层厚厚的气体包围着,这层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氮,甲烷占了大气的百分之几
的比例,剩下的是其他碳氢化合物。泰坦之所以在研究生命的起源问题上重要
,就是因为它的大气组成非常近似于假设中的地球生命发生时期的原始大气。
其次,泰坦的个头也相当可观,它和水星差不多一样,因此它的名字取材有希
腊神话“大力神”之意。然而,泰坦的大气中缺乏氧,而且它的温度也太低了
一些。有些科学家认为它的大气层下面是水冰,有的则认为是一片乙烷的海洋
,果真如此,如果泰坦已经演化出生命,则这种生命形式将与地球的不一样。
因此,泰坦将可能提供一个研究非类地生命的样板。

  十月十五日发射的“卡西尼号”飞船携带一枚名叫“惠更斯”的探测器预
定在2004年到达土星。按计划,“惠更斯”将被用特殊设计的降落伞系住缓缓
地在两个钟头多一点的时间内沉入泰坦的大气中。让我们为它祈祷不要被撞坏
。但愿它运气好,最终飘浮在一片浩瀚的乙烷巨洋之上,为我们舀来一瓢蹦跳
着小“鱼”的乙烷“清汤”。





所有跟贴:



加跟贴

笔名: 密码(可选项): 注册笔名请按这里

标题:

内容(可选项):

URL(可选项):
URL标题(可选项):
图像(可选项):


所有跟贴·加跟贴·论坛主页(分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