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新哲学讨论 由 新观察库存 于 December 08, 1998 08:45:18:
看来你还需要做些研究
送交者: 自由的风 于 November 28, 1998 22:59:28:[新观察]
回答: 我的新哲学观---宇宙能量本原论与宇宙信息决定论 由 sci 于 November 28, 1998 12:43:47:
读了老兄文章,感觉是空了些,没什么有说服力的东西,感觉有点浪费时
间。下面谈谈风的感想:
1、风不知老兄是搞科学的还是搞哲学的,如果是搞哲学的,那风就不说什么
了;如果是搞科学的,风看最好再把事情说得明白些,比如老兄的“能量本源
论”怎么推出来,前因后果是什么,数学上怎么表达都说说;比如老兄的“信
息决定论”怎么在物质上作用,怎么推导,数学上如何表达都说说清楚。
2、文章中列了许多未解决问题,但用老兄的观点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甚至怎
么表述这些问题也都没说清楚,当然了,您要能解决这些问题,崩说老诺奖金
了,全世界所有奖金都给您也不为过;倒不如针对您所列的问题中的一个,踏
踏实实地把它解决了好。
3、虽然风看您的计划未免太大了点,但这种积极探索的精神还是好的(当然
不要搞成57、58年式的浮夸),应当鼓励,因此如果您认准了,就不要听风言
风语,踏踏实实干下去,虽然风个人认为不会出什么有用的东西而多半是在浪
费时间。
4、搞哲学,太空了不好,最好多看点科学方面的东西,不要光看问题和结论,
更要看看人家的结论是怎么来的,怎么导出来的,知其所以然最好;不然很容
易让风把您的观点和街上卖的算命书上的东西搞混淆(那上面也有很多原子核
啊,基本粒子啊,信息啊,宇宙啊,外星智慧啊什么的)。那就不是哲学了而
是玄学。
以上只是个人观点和一点建议,您不同意风就不说了。
风
先不忙一棍子打死
送交者: 紫微星 于 November 29, 1998 09:26:17:[新观察]
回答: 看来你还需要做些研究 由 自由的风 于 November 28, 1998 22:59:28:
要鼓励有想法嘛!当然,也不必吹捧。不过鬼说的“多余的职业”,我还
是有点多余的话的:
先有理想家,后有。。。。。(什么来着?)
能量与信息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马哲是一种扬弃!
送交者: u过客 于 November 29, 1998 09:41:08:[新观察]
回答: 我的新哲学观---宇宙能量本原论与宇宙信息决定论 由 sci 于 November 28, 1998 12:43:47:
80年左右的中国思想界还处冰冻期,那时中国公开研究的社会科学还很少,
市面上能买到的社科教材书无非是马哲、政经、历史、文学等,当时没有政治
学、社会学等。
因无书可读,那时候马哲我到认真读过,尤其是前一、二章研读过至少20
遍。当时想马哲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看成哲学基本问题,对探讨人工智能、
气功之气、外星生命多有障碍。
首先,马哲基本问题对物质的理解层次太低。认为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但是,同时又认为思维(或称精神、意识、思想
等)不是物质;思维只是物质的反映(或影子等),思维不能独立存在,有一
个人就有一个人的思维,这个人死了思维就不存在了。
我常想这马哲基本问题有点予盾。既然世界上除了物质什么都没有,那为
什么又说思维不是物质呢?这不自闪耳光吗?既然思维是物质的反映,这反映
又不是物质,那你马哲所说的反映究竟是什么东西呢?
其次,马哲基本问题和人工智能根本冲突。认为人的思维不可能制造提炼,
因此,人工“智能”即计算机的“思维”不可能超过人,因为这种“智能”即
“思维”都是人制造出来的,是物质产品,它们若能超过人的思维,岂不证明
人的思维是能够制造和提炼的吗?可这正是马克思批判过的西方庸俗唯物主义
呀!
可见,预测机器人能超过人等于预测马哲基本问题破产。所以,当今大陆
哲学和政经教科书一直坚持批判机器人能超过人的观点。气功之气是另一个同
类实例,许多“大气功师”说它们发出的气是意念即思维,是意念即思维之气
在治疗病人在毁伤敌手,因此,气是一种思维状态的物质,同一般的气态、固
态、液态一样也是物质。这等于推翻马哲的物质定义呀,当然要批判。于光远
就是站在思想不是物质角度批判气功,而钱学森则是站在思想可能是一种潜在
的尚未发现物质角度支持探索气功现象。
我当时想应该扬弃马哲的物质观念,大胆承认思维也是物质,把哲学基本
问题修改成自然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自然力指大自然中的各类物质抱括人
的思维,动物的思维,外星人的思维等思想态物质以及社会状物质,创造力特
指人类对大自然的适应能力和改造能力;至少从目前人类科学技术看,自然力
是深不可测的广阔未知世界,而创造力则是极端渺小的人类能力;
把哲学基本问题定位成:自然力与创造力的关系问题,有利于彻底毁灭人
类的“人中心说”,有利于人类承认自己的智力微不足道极端低下,有利于人
类承认宇宙中可能承认“神仙”、“上帝”态远超人类智力的“超人”智能,
有利于人类谦虚主动的打破禁区探索未知世界……
sci 兄是否异曲同工想把马哲基本问题定位成:能量和信息的关系问题呢?
从现实角度看,你的定位更接近科学。对马哲确属扬弃!
不过,在下认为能量和信息都是物质;是比较符合科学语言的二大类物质,
实质是一元论,唯心唯物并存才是二元论。当然,我关于自然力和改造力的关
系问题更符合哲学语言。
另外,我认为新哲学以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为国内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研究者提供更好的探索本门具体科学的新世界观,并非直接去发展各门具体科
学。当然,现在尚处核聚变、智能机算机、“克隆人”、纳米技术等巨大科学
突破的前夜,也只能对新哲学基本问题做些探讨。整个新哲学体系只能等到20
年后科学大突破后才能建立,而且,新哲学体系绝非1人之力可及,必须综合
各门重大科学哲学观点才行。从这个意义上看国鬼、自由的风等兄的批评有些
无的放矢了,贵干兄说的才是内行话。
不知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找“新”哲学或科学。
送交者: 糊涂虫 于 November 29, 1998 00:21:04:[新观察]
旧的东西都还没弄通呢。
寻“新”背后的心态是不满,自卑。象孩子一样,总以为更大更新更好的
玩具就可以使世界变的更美好。
后现代的艺术和哲学已经对所谓的“新”哲学露出端尼。后现代已经是一
个多元的现象。新旧并列。一家之言的现象已是过去式。多家并立,各有其质,
才是未来的趋势。如何沟通,了解,才是当务之急。
Sad! You have lost your curiosity!
送交者: Robin_Hood 于 November 29, 1998 01:20:36:[新观察]
回答: 不知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找“新”哲学或科学。 由 糊涂虫 于 November 29, 1998 00:21:04:
Great scientists and inventors often act like naughty boys. Don't you
know that? What is "post-modern" anyway??In the field of science the
word just doesn't exist.
People are searching for the new stuffs simply because the ideas we
currently have are not enough to solve the world's problem.
同感!想听听您讲讲后现代主义
送交者: 臭皮匠 于 November 29, 1998 01:21:26:[新观察]
回答: 不知大家为什么那么喜欢找“新”哲学或科学。 由 糊涂虫 于 November 29, 1998 00:21:04:
“新哲学”这种提法就有些欠妥。
您讲到后现代主义。在大陆学者中,多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在宣扬虚无主义。
哲学走到后现代主义这步,就已经进入到了后哲学阶段,原来的哲学就已经走
向了死亡。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您讲后现代主义提倡多元论,可根据柏林的观点,“多元论”本身也是一
种霸权思想,这岂不是与后现代主义的反思想霸权的思想又有冲突了吗?
一元论是否也有可取之处?比如您相信存在绝对真理,对绝对真理的认同
是否与您对多元论的认同相矛盾呢?
中国国情:总得有个国产货来构通,不大可能进口整套哲学思想
送交者: u过客 于 November 29, 1998 02:37:56:[新观察]
回答: 同感!想听听您讲讲后现代主义 由 臭皮匠 于 November 29, 1998 01:21:26:
1、今后的新哲学应该是多家学说总汇,而且是对二战以后各门具体科学的哲
学观加以整理提炼。截止目前后工业社会的许多思潮只是都是新哲学的直接思
想源泉,今后几十年必然有更大突破;
2、再引进象马克思那样的一人突破式新哲学或本土化一个某某人的独霸式哲
学体系,在中国可能性己经不大!
3、新哲学仅仅是相对于国内马哲而言,但又不等同于戈尔巴乔夫的解冻式“
新思维”,是一种建立在二战以来直至今后20年自然科学基础上的非马的新马
的中国新哲学,这在中国哲界已是公开秘密。从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经济和科
技趋势看,中国用20年时间完成建立新哲学的过程不算太慢!
一元和多元是不同层次上的提法
送交者: 紫微星 于 November 29, 1998 09:31:16:[新观察]
回答: 同感!想听听您讲讲后现代主义 由 臭皮匠 于 November 29, 1998 01:21:26:
当你着重于某一层次时,可能是一元的,而它下一个层次就会是多元的。
艺术迷问黑氏辨证法和道家差别,我的理解就是这样的。
I'm going crazy
送交者: hutuchong 于 November 29, 1998 14:20:55:[新观察]
回答: 同感!想听听您讲讲后现代主义 由 臭皮匠 于 November 29, 1998 01:21:26:
为了答你的话,我两次死机。两次幸苦打的字全完了。现在我不多说了,
就我对多元论的认识重贴我以前写的贴子。多元论真的精神是不会一言当家的。
。。。
风动,幡动,心动。这桩公案我倒是有点领悟。当时并不知心动的说法是
慧能说的,并且还加了″仁者″二字。我想这样也有好处。避免了我误以为第
叁个答案″心动″是标准答案。
我当时以为没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本来两个和尚在吵风动还是幡动。第
叁个和尚出来说,都不是,是心动了。第叁个和尚好,不在於他的答案对了,
而在於他成功的把前两个和尚的观点打破了。如果认为慧能的答案是正确答案
的人,恐怕还真不了解禅。再说一遍,慧能的功德在於打破其他二人的观点,
而不在於他答案的正确性。
我的领悟来自於对多元论的认识。没有一个观点是完全对的,也没有一个
观点是完全错的。禅的真意在不取决任何一个观点(position)。采
取任何一个观点都失去多元的精神。禅本身就是多元的,而禅不是多元观的。
这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因为多元观本身其实也是一元的。不知这和二麻子
的心相既″非有″也″非无″是同样的意思?
悟出了一些
送交者: 臭皮匠 于 November 30, 1998 06:04:11:[新观察]
回答: I'm going crazy 由 hutuchong 于 November 29, 1998 14:20:55:
有时候思维应该超越形式逻辑,太拘泥于其中会不能自拔。看来我是在这
方面出了问题。
我也喜欢多元化。但我认为在中国目前最迫切的还是思想启蒙,整个意识
形态上距离后现代主义还有距离,所谓新哲学就更有些奢谈了。人的世界观的
发展毕竟常常不能超越现实的局限,尽管现实的制约是隐藏着的,但它毕竟是
存在的。
紫微星: 妙!好好好!
又一想,就有了些补充
虽然三人的答案都不能说对,但慧能的见解要高些,这个是不好混
同的。
宽容是神性的 (FORGIVENESS IS DIVINE )
送交者: 贵干 于 November 29, 1998 02:42:53:[新观察]
举烛看青锋,
曜曜夺我心
忆我少年时,
熠熠比月明。
爱此凸凹剑,
惜其自然功。
劝君莫举打神鞭
CG且收番天印
爱因思坦著文悼念一个中学教师的时候,曾盛赞他杰出的科学思维和创造
性。但这位中学教师一生业绩平平,没有作出任何有益的科学发现,如果不是
EINSTAIN做的这篇悼文,以后的世人可能永远不会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个司空见
惯的中学老师。
可爱因思坦的确把这位中学教师引为知己,他痛惜好友的一事无成:他有
着异常出色的批判力。这批判力是如此的优秀,以致于他自己那些天才的创造
和杰出的思想还刚刚孕育尚为成熟的时候,他自己超常的批判力已经毫不留情
地把自己杰出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之中。这一个人的科学悲剧就这样产生了。
sci 网友这篇文章,缺陷是显而易见的,CG说得已经很透,而我对该文的
立场是喜爱,所以恕我在此从略。推出一个科学假说是轻而易举的,而证明它
则需要耗费巨大的劳动,
1。它需要包容旧体系,
2。它必须有一个可检验的自我证伪的”范型“ (PATTERN)。中国前一段的确
风起云涌似地掀起过一阵新理论热,比如微观物理中面对传统的a,b,Q粒子,
先后有人提出“龙子”说,“阴阳子”说。其实质是将一个未知转换一个名称
后作为解答。难怪CG对此头疼,支持前科学研究的钱学森老前辈也因此招来许
多非议。
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蔑视科学哲学,在大一统传统有悠久历史的中国,运用
可证伪范形的简单概念,可以帮助学者和大众迅速区分开科学和伪科学,同时
也给刚刚孕育的前科学留下一片宝贵的空间。
况且 sci的这篇文字更大程度上是个科研过程中的自我激励。它没有顾及
查选题的文献资料,也没有关心信息论,量子力学到底已经发展了多久。我看
到的是这样一位青年,他凭借自己对世界的好奇和探求心,充满激情地对平时
习以为常的学习研究所进行的“头脑风暴”,从而依稀看见了自己今后科研探
索应该集中的方向。我从中看到了青年科研人员的激情,这种激情将可能帮助
他由一个按部就班的科研工匠量子跃升为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所以这篇文字是
非常个人,非常自我的东西,如果强行思考它所产生的科学影响或由科研风格
而伴生的社会意义,那是小题大做。
思维和灵感是自由而灵动的,不管是对自己(如爱因思坦的中学教师好友),
还是对他人,比如学术后辈,青年,我们的下级,或者思维力,判断力不如自
己的同行,对他们的创造力,灵感, 我们应该给予的, 是宽容和保护,而不
是扼杀它们于摇篮之中。在这一点上, 我们今天的讨论刚刚有必要延伸到科
学研究以外的范围。
我对这篇文章的偏爱还有一个私人的理由:82年前后,我和另外两个好友
在高中成立了三人的“奥林匹克研究院”,量子力学和相对论,信息黑箱都曾
是其中的热门话题,我们有成吨的科学假说。sci 的这篇文章,让我有“似曾
相识燕归来”之感,那是我一生中一段每天都沉浸在创造和发现之中的无比快
乐的日子。当你享有那样的幸福的时候,你会愿意原谅世界上你所有的敌人,
并且真心地默默为他们祝福。
CG,原谅我的偏私,愿我们都拥有宽容。
hpp : But I think Science is not so relax to dream. We always have
assumption and always need critic ourselves. If you forgot to
critic,I think you forgot nature of science
喜 力: 古希腊人分为四等:奴隶有选举权,但是没有被选举权;
有问题继续问,简单凭臆想来谈论问题不太好吧? :)
你说的有理---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29, 1998 07:16:02:[新观察]
回答: 宽容是神性的 (FORGIVENESS IS DIVINE ) 由 贵干 于 November 29, 1998 02:42:53:
思想确实是需要活跃而尖锐。这点没错。所以我昨天发那篇文字的时候,
也是很谨慎的,先是在文中加了“仅代表我的观点”,后又特加了“一管之见
”。希望不至于影响原作者的自信。也不应该。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如果经受
不起被证伪的心理基础,他是很难作出真正有意义的贡献来的。所以希望原作
者谅解。我昨日说“科学哲学在中国不要”,也是愤懑之语,主要是因为中国
若干年来,流于那些虚浮的“哲学”、“方法论”之类的研究太多,而没有几
个科学工作者能认真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的走。
另外致东坛文复的春后:你的那些猜测,是了无意义的。CableGuy 不是
在下。而且我已经说了,为了逝去的两个未知面的朋友,我将不会再在文复用
这个笔名。而CableGuy是另一个朋友。关于我的笔名,已经有无数次无聊的猜
测。我奉劝一些朋友:不要永远用一种低俗的眼光去看别人。由于这里还牵扯
到CableGuy,我相信他会作一个很好的解释--不过我想,解释也是没什么必
要的。网上,总还是少不了这样或那样拥有了这样癖好的人的。
CG
紫微星: 对头!
不要让所谓的理性扼杀千万分之一的智慧,这一点点可能的智慧也
许会照亮人类的道路。
u过客 : 同意!新哲学是为具体科学提供新思维并非直接推动具体科学咱俩
是知音,可能你小我2至3岁。
我楼下《哲学基本问题》该贴你这,但当时没注意你这篇。国鬼显
然在轻视科学哲学中又混淆了具体科学的哲学观和哲学的关系。
C G: RE:
#国鬼显然在轻视科学哲学中又混淆了具体科学的哲学观和哲学的关
#系.
I have already given the answer to this in the previous posts.
I have been working on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for at least
10 years, and I keep contacts with many leading researchers
so as to share their opinions o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cientific" philosophy. I have no intention to despair anybody
but I will not be hesitated to fight against some prevailing
but misleading views in rigorous scientific research.
I believe that 科学哲学 is different from 哲学.
CG
答过客关于新哲学产生的话题。
送交者: 虚怀 于 November 30, 1998 19:06:04:[新观察]
1. 我们承认哲学的产生是依赖于自然科学的发展,但是那是人类本身就处于
一种愚昧的状态时才出现的现象。你的哪个“只有自然科学发展到某阶段终极
限度时产生的哲学才是新哲学”的观点我大大的不敢恭维。因为哲学观念产生
有许多是和过客君所认为的观点是背道而驰的。
2. 仅仅是科幻小说所表现的哲学观点,就已经将人类根本没有涉及到的科技
领域显示的淋漓尽致。凡尔纳的小说将人类几十年后乃至百多年后才出现的科
技现象一一表述,我们却不能说他小说中哲学观点产生于自然科学出现于终极
限度,即使是某个阶段。就是牛顿发明微积分,也是受到中国古老的周易而启
发所得的,但是这个时间的差距实在是有天壤之别。
3. 其实你楼下所列出的认为科技现象重大发展,归根结底仍然是数十年前或
者数百年前人类科技思想的改良(因为这些科技水平的增长只不过是前辈思想
的升级),远远不能称其为突破。事实上,随着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科技的快
速发展,人类的社会秩序正日益走向了无序化。以普里高金的“墒”概念来说,
人类目前所发展的一切手段将导致墒的增加,从而为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4. 我们提出能量哲学的概念,正是希望科技界在能量范畴内,对世界的科技
发展创造一条新的道路。目前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也是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之中,
重量轻、蓄能多的电池成为重要的工业产品。而将能量学说提升到哲学的概念,
却是许多人具有的思想基础,但理论界却迟迟未有反映的奇怪现象。
5. 过客君所提出的现在是产生新哲学的时代了,这一点我们窃以为是。
RE: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30, 1998 19:49:27:[新观察]
回答: 答过客关于新哲学产生的话题。 由 虚怀 于 November 30, 1998 19:06:04:
。。。
称其为突破。事实上,随着近两百年来资本主义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的
社会秩序正日益走向了无序化。以普里高金的“墒”概念来说,人类目前所发
展的一切手段将导致墒的增加,从而为人类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
I think this is too old a view (more than 100 years) and is no
longer capable of provocating human's curiosity anymore (at least at
this period) as it was around 20-years ago... During the past decades,
reseasrchers have been talking about self-organization, complexity,
finding paths departing from chaos, etc.etc... But even such topic now
is of less interest because after decades of crazy-wanderring, scientists
now come to be more realistic and less curiostic.
By the way,“墒”has come to this world for more than one hundred
years and 普里高金 is not its "mother" although dissipative process does
be relavant to “墒”.
CG
别SORRY了
送交者: 喜力 于 November 30, 1998 20:54:32:[新观察]
回答: SORRY... 由 CG 于 November 30, 1998 20:14:03:
上个世纪,要让我译这个词,我就给他译成"少来"在北方就是"别
驾"的意思.:)
本来回一个帖子挺好,加个这个"SORRY"帖让人看出矫情来了.
不过真的要请教两位一个问题,也看到很多次关于熵的增加导致世界或是
人类灭亡的论断.我自己一直认为是危言耸听的事情,比其那些什么某年将是
世界末日的论断来说,我觉得它不过是科学性和欺骗性更强一些罢了.熵的增
加是不可逆的,有人类之前就有很多动物,他们的行为同样导致熵增,可是我
就不明白熵的增加为什么就能导致人类乃至世界的灭亡?这么些年(从有人类
之前),我们那点因为熵增不自在了?
先谢了
RE: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30, 1998 21:07:31:[新观察]
回答: 别SORRY了 由 喜力 于 November 30, 1998 20:54:32:
#
#看到很多次关于熵的增加导致世界或是人类灭亡的论断.
#
I think it is a NATURAL outcome that can not be prevented from occurring...
just like one can NOT avoid death... However it need NOT mean the end
of THE world since SELF-organization process will bring up new life,
i.e. Life will sprint out from chaos --> This is one focus that system
scientists have been working on to illustrate and prove from various
aspects during (at least) the past 50 years (since the birth of General
System Theory).
Sorry can't type Chinese right now...
CG
地球是一孤立系统吗?
送交者: 旁观 于 November 30, 1998 22:44:59:[新观察]
回答: RE: 由 CG 于 November 30, 1998 21:07:31:
孤立系统的熵只增不减。非孤立系统的熵并不一定如此。我们和太阳系以
及太阳系以外宇宙互动的因素有没考虑进去?
这实在是热力学定律的缺陷。
从老普的理论来看---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30, 1998 23:13:02:[新观察]
回答: 地球是一孤立系统吗? 由 旁观 于 November 30, 1998 22:44:59:
(我是外行,说的是外行话,方家尽管笑话 -:)
从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论来看,孤立系统的熵固然会增加,远离平衡态的
系统却有可能通过自组织形成有序。换言之,在远离平衡点的地方,生命是有
可能出现的。这是他的一个大贡献,而不仅仅是从封闭系统的角度出发,靠外
部流入负熵来解决。
从这个角度来说,自组织理论是很漂亮的。我还是相信,生命是可以从无
序中(从“无”中)诞生的。而不仅仅是所谓开放系统--我总以为自组织理
论走的已经比开放理论更远--从某种“哲学”意义上。
不写了。说过的。
CG
近代自然科学诞生前老庄可以胡思乱想从马哲开始哲学就必须以自然科学为基础了
送交者: u过客 于 November 30, 1998 23:07:25:[新观察]
回答: 答过客关于新哲学产生的话题。 由 虚怀 于 November 30, 1998 19:06:04:
1、“只有自然科学发展到某阶段终极限度时产生的哲学才是新哲学”,这话
只不过是我用自己的通俗语言概括了一下,但此功属于中国哲学界诸前辈几十
年的哲学普及教肓,我也是80年左右比较中国各家哲学教材或讲义时学习来的。
近代以来的哲学都强调自然科学基础,你到大陆来发问“什么是哲学的自然科
学基础”,几乎任何一个高中生都能抢答:“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
进化论”三大自然科学”基础。
也许有人问,当今自然科学己经有许多比那三大自然科学更重要,为什么
哲学不以它们为自然科学基础呢?这正是要害问题。因为就中国大陆而言,因
多种原因哲学家们(窃以为在下先算一个)至今并没编出一本能超过马哲水平
的哲学教材,那就只好以马哲为唯一哲学了。而马哲诞生前,那三大自然科学
发现也是热呼呼发烫刚出锅的鲜货,例如:那时提进化论同现在提“克隆”人
一样新鲜。因此,中国人才说哲学的自然科学基础是“三大自然科学发现”。
二战以后有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发现,导致近三十年来西方因此而萌发了
多种后工业社会的文化思潮,也许西方人左脑发达对抽象思维自然科学等比较
敏感,但不象东方人右脑发达对形象思维宗教哲学等比较敏感,也许还因为西
方人富则求稳缺乏东方人穷则思变的“大气候”,也许还因为二战后的许多自
然科学发现相对于同时代来说作用有限,没有那三大然科学对近代思想解放起
的作用大,也许还因为那三大自然科学诞生时世界正处于千百年的思想“冰冻”
时期它们的发现特具“解冻”作用,而二战后产生那许多自然科学发现前己陆
续诞生了几千门具体自然科学使它们降低了“解冻”作用。也许还因为真正的
能引起当代轰鸣的巨大自然科学突破尚未产生,所以,西方一直没有产生真正
意义上的新哲学。中国当然也没有。
但是,目前在受控核聚变、超人计算机机器人、“克隆”人、纳米技术等
物理学、电子学、生物学、材料学巨大突破即将(20年内)来临时,探讨新哲
学确时己到时停;
2,古代没有自然科学,“哲学”实际上起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作用,那
时候的“哲学”是一门解释自然和社会问题的具体科学,所以,那时的“哲学”
相当于现在的政治学经济学物理学天文学等总和,只有那时“哲学”中的哲学
观(相当于今天的物理哲学、教肓哲学等具体科学的哲学观)才相当于今天的
哲学,例如:老子的《道德经》等。由于当时愚味古代哲学与儒道佛宗教根本
分不清,一些哲学思想实际是用类似诗歌的文学境界用形象思维想象出来的。
谁让那时没有自然科学呢?老庄当然可以胡思乱想了。
但是,近代科学诞生后有了实验观测工具,哲学也和具体科学分离了,此
时哲学要么沦为宗教学问退出科学舞台,要么就要紧盯自然科学趋势成为既领
先于自然科学又不能超越自然科学的科学哲学。这正是当时的新哲学--马哲
有能力挑战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关健所在。至于科幻哲学在
经过现实自然科学实验观测证实前只是一些文学假说,那只能叫文学哲学,比
宗教哲学、鬼怪哲学强不了那去!只不过是用一个不知道取代另一个不知道,
没有任何现代科学哲学价值。
3、把能量上升为哲学并不是“你们”提出来的!我们至少我己经把能量和信
息的关系问题定位成哲学基本问题,上升到了哲学基本概念的程度;因此,我
可以说你的看法是“我们”的许多种看法之一,而你只能算刚入门尚缺哲学系
统知识的新秀。真的!你这帖中有些话缺乏哲学常识,可能是打字太急技术失
误所致。因此,您切不敢与我争夺新哲学的帅旗,否则,我若不替你压阵,毛
逻辑鬼历史等人随便几句就把老弟划入“伪科学”了。
为了《细胞全能性学说与还原论》未能发表
送交者: 德中 于 December 01, 1998 05:36:08:[新观察]
回答: 答过客关于新哲学产生的话题。 由 虚怀 于 November 30, 1998 19:06:04:
10年前本人曾借协办全国生命科学哲学会议与一同事合写了一篇《细胞全
能性学说与还原论》借机与国内哲学泰斗们探讨,可大家只对我协办会议表示
感谢,但对此文毫无兴趣。也许这是一篇把现代自然科学最新成果与哲学结合
在一起的启示文,但当时并未能发表。只是过兄的提示使我又想起了它又恰好
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