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宗教和马克思主义的讨论 由 新观察库存 于 November 30, 1998 05:56:35:
环球同此凉热
送交者: 小天于 November 12, 1998 23:19:13:[新观察]
我这里反正是冬至了,估计外面也是了,这不,鬼和书生都在抢开帽子了,
我这里也正缺一顶,有狗皮帽子么?来一顶!这猪大耳也够义气,还变了身替
人家顶雷,好啊,昨天煎饼借了我12万元,你先替他还了,利息我少算一些如
何?:)
这煎饼是比较恨,把个义和团骂得体无完肤,首先是扣了顶帽子,真正的
"局限"。然后用了有个"汉奸"被砍了头,因为他走了和义和团相反的路子,
接着是运动用了巫术等等,是个倒退运动,甚至于不是自发的等等来得出这样
的结论。最后指明为义和团叫好的都是些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要搞东京大屠杀、
印泥大屠杀的人。而且还暗示了一下,为什么这些人别的不去称赞,却单单选
了"最愚昧最落后最荒诞最残忍的义和团呢?"答案很简单嘛!是因为这些狭
隘的民族主义者也是这样的最..最..最..最..的。:(
嘿嘿,这下大家都明白了吧。
这义和团看来主要有这么几个不好。
首先一个,是因为他是农民的运动,农民代表者什么呢?愚昧,落后,自
私和残忍。人家倒是有句话的,秀才造反,十年不成,我看十年不成是正常的,
100年不成也是正常的,前怕狼后怕虎,既要革命又不愿意看得血腥,那我看
就只有老夫子那路了,到处游说,等人人都成了君子,甚至于连洋夷也成了君
子那真是世界大同,环球同此凉热了。南拳是真局限,北革也是局限,反正逃
不开一个局限,怎么办?让我们这些没局限的先生们早生100年是最好的办法。
:)要不请个超人,来个时光倒流?
其次,和宫廷勾结,狼狈为奸是也。宫廷就是罪恶的核心嘛,和罪恶勾结,
能有什么好结果?呵呵,多好的论证。要反封建就不要和人家有来往嘛,何况
最后还被人家当了枪使呢。这词我听着熟,很熟,怎么这词也能用在这里?许
多人要喷血了。
第三,反洋人反得不是时候,引狼入室。由此推开去,林则徐禁烟是不是
也是引狼入室?那鸦片战争和那些白花花的银子是不是也可是省下了?再想想,
如果根本就没有中国,还谈什么引狼入室?好得很啊。
第四,反洋人的时候杀了不少"二毛子",就是那些上帝的善男信女。
这些农民是不信上帝的,换句洋人的话,那就是野蛮人,野蛮人杀了文明
人,你说这不是黑白颠倒了?用了煎饼的逻辑,义和团也有很多头吗,为什么
单单挂这几个头?有趣,有趣,老毛可以放火,别人不许点灯。:)
呵呵,比较爱国:)
送交者: 煎饼于 November 13, 1998 00:34:31:[新观察]
回答: 环球同此凉热由小天于 November 12, 1998 23:19:13:
善良、爱国的那种^_*
历史问题也不过是两种争论:
1,史实,这是第一步。要是不了解史实,那一切都是对空而谈。史实也有一
个对资料的质疑,新资料的发现,不同材料的选择,对同一材料的去伪求真等
等。。。
忌讳是伪造、歪曲、人云亦云,如果没有这几条那都是学术讨论的范围。
2,评价。这个问题就有点讨厌,有横看成岭竖成峰的因素,有道德观的因素,
甚至还有考虑到“帽子”的因素。
所以很多史学家都是存而不议的态度,把所有事实摆出而不下评语——其
实事实的选取通常也暴露了他的倾向。
而且历史问题尤其在中国很多是看对现在有什么积极意义——那就复杂了,
事件是死的,理解是活的。后人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会对将来有什么后果,这
里面有太多不可知的因素。所以,史学研究几千年来争议不断,主流观点如墙
头芦苇(不是本坛这个)变换无规,并不能真正确立什么万年不变的真理。
可有的事情差不多就是准真理了——真诚、理性开放。坚持自己的观点同
时,要允许不同意见。观点激烈的争执,并不影响双方对严肃真挚探讨精神的
彼此敬佩。这样的讨论没有结果(也许)却有益处。
至于扣帽子打棍子抓辫子。。。嘿嘿,你是知道我的,如果我动了此心,
揎拳裸袖夹枪带棒用点网骂手段,不知这坛上还能剩几人了——当然了,也无
非是脸皮厚的留下而已:)
要是如此那煎饼告退,主席登场:)
我看你是“比较”明白的人,你的错误是跑这跟他(我)们扎堆
送交者: 小草民于 November 13, 1998 04:42:22:[新观察]
回答: 环球同此凉热由小天于 November 12, 1998 23:19:13:
隔壁U过客兄的《经济探索》,虽然高深了些,但应该比较合你胃口。我
们这些人翻来覆去都是在几个东西里钻,自己都觉得烦,又好象乐此不疲。最
后的结果是旁观的觉悟了,自己面糊了,真能这样也算造化,就算牺牲我一个
幸福网上虫。只怕结果大家都"晕倒死98"了。西方有吸血僵尸的传说,其实
也有点歪道理——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以至长生,可惜见不得阳光我又想你来补
充新血又要赶你去隔壁见阳光,矛盾那!
林迷糊:义和团案再答煎饼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00:17:[新观察]
鬼兄辛苦了。我以为这么争下去似乎不会有什么结果。不过这个帖子还是
回一下。老朋友了,不能不尊重。下面就是。
>就权当我是张生,你是红娘了:)
嘿嘿,鬼子是红娘,您是张生,本人是。。。真怕了你了^_^
>历史是难的
>老苏在摆了一大堆“矛盾”的例子后说美是难(致用)的,要是拿来说历史
>我想反对的人也不多。
>我之所以把局限性分了一下,是因为凡事都有局限,可要因此否定一切,或
>是反过来为一切事物找到了通行证,那是不妥当的。
局限性不是通行证,否则又何必以史为镜?我反对的只是因为局限性就一
棒子打死完事。我以为,研究局限性从何而来,问“为什么”,正是读史最有
意义的目的所在。
具体到义和团,我其实以为,在当时的中国,任何群众性的暴力抵抗,只
要规模大了,几乎注定脱不了义和团的套子。
虽说历史不容许假设,做一点想象也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们设想一下,如
果三元里地区存在的不是天地会,义勇,社学这些长期存在的,相对严密得多
的组织,如果不是存在比之山东地区强大得多的乡绅势力,而是刀枪不入的民
间迷信(由于缺乏刀枪不入的信心,它才会比义和团容易遣散得多,由于领导
的力量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是乡绅,它与官府也更容易取得谅解与协调),如果
不出现官府的制止,愤怒的农民,是否会以一种近代化的外交的眼光,看待其
面前的局势呢?是否可能做到有理,有力,有节?平时积累下的城乡矛盾,地
主与雇农的矛盾,教民与非教民的矛盾,宗族秩序与治外法权的矛盾,是否有
可能以有序的形式得到解决?(其实说到三元里,我至今怀疑,以一万二至一
万五缺乏训练与武装的民众,若真攻击四方炮台,是否真的可以获胜。如果这
一仗双方付出巨大代价,余保纯大官人是否还可以控制局面也很可以怀疑,然
后,天晓得了。)
再做一个对比,三元里的檄文,长红,示谕,其无条件仇视一切外国人的
精神,与义和团别无二致。其发动的第一大原因,按其檄文称,为英军“开棺
暴骨”,其实是双山寺存放一些外籍人士棺木,准备将来有机会时运回故国,
英军几乎是纯粹好奇地打开了其中几个,我们不会忘记英军当年的抢掠,不过,
这头条理由,我们也很可以说是迷信愚昧?
然而,这一切,包括很可能实际只毙敌五至七人这一与中方在历次战斗中
死伤惨重形成痛苦对比的事实,都不掩其奋起抗争,保卫家园,与许多此类的
反抗一起催生中国近代国家概念与民族主义的光彩,却把义和团推到另一个极
端,而不见其在五十年之后,终于从保卫家园迈进到保卫国家(当然,当时还
脱不了“国家即朝廷”的路数,不管这朝廷是清还是想复的明。)这一艰难而
重要的一步,是否是有失公平呢?我怀疑。
再看林则徐,虽说是我本家 ^_^,但不得不承认,在鸦片战争中,他同样
存在着对双方力量对比的估计错误,在战术上一再出现过份依赖炮台的“过时”
的错误,甚至有可能数次误报乃至可能是谎报军情,这一切也不掩其民族英雄
的风采。当义和团在更大规模上重复这位“受过高等教育”的高官的错误时,
我们既然不以前者为耻,似乎也没有必要以后者为辱?如果说义和团残忍滥杀
是林所没有的,我以为要把官军和乡民做这样的对比是不那么恰当的。从另一
方面,也许还可以说林是效忠皇上,义和团把北京变成“人间地狱”(当时西
方外交官的记录如此)的过程,在迷信的一面之外,是否也可以说“忠”的色
彩要淡薄得多?
如果一定要立一根耻辱柱的话,这根柱子似乎只能为清政府准备。平时防
民胜于防夷,从无任何对民众的组织与训练,战时“抚”“剿”不定,一旦不
利,寻找替罪羊时却绝不手软,表现出惊人的迟钝,残忍和愚蠢。如果说1840
年林的错误和迟钝还是初遇强敌的“正常反应”,和对手交锋半个世纪之后,
掌握全国资源,人力,拥有中国当时最全面信息来源的清廷,可说全无改进。
是完全可以钉上去了。
然而对这样的政府,在钉上去之后,也还是要问句为什么,“朝廷”并不
是由白痴组成的,甚至可以说平均等智力水平绝不会低,然而,。。。
因此我以为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区分,首先可以争议,其次也未必抹杀
得了事情积极的一面。历史的进步就是这么慢。
又空谈了,回到具体事情上来。我以为还有几点可以说明一下
一,因甲午战争后没有大战就说义和团有“无故生事”的嫌疑,而不见1897-
1898年的瓜分浪潮对社会各阶层剧烈的刺激,似乎不妥。离开这个背景,就很
难理解1898年义和团的由拳为团(也就是成为团练的一部分),和其在社会各
阶层都能得到部分或大部分的支持。
二。“民气可用”的神话化,是义和团得到相当官员支持的根本原因。这个神
话持续了半个世纪,只是在重复得失败后,才有“民兵须练”的下半句(说到
这里,想起一个例子,刘勘的草包兵,到了彭德怀的手里,仅一个冬天的整训,
就打得刘老总拉手雷把自己轰了个乱七八糟,不是证明神话的正确性,而是说
明整训的重要性),林则徐没有摆脱这个神话,半个世纪后,清廷,乃至民间,
都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坚持,乃至加强着这个神话。这个神话,可以说是“刀枪
不入”的大神话的底色。
三,最短道路的想法,是自己的一点感触,因为从前读义和团的历史,就有一
个感觉,在此次运动中,唯一为的赢家是袁世凯,不管袁如何混蛋,都是给了
清最后一刀的杀手,觉得历史真是奇妙,有此一叹而已。
可能有些误会。
四,对义和团积极的一面,已经说了不少,我之所以反对全面否定义和团,最
大的原因就是从催生民族主义的角度出发。其次是以为它部分起到了阻止瓜分
浪潮的作用。以为有此两条,功可抵过而有结余。是否正确,也深知素有争论,
还可以商榷。
五,义和团中间有过几乎悄悄瓦解的时候,原因是因为官府称如此可不加追究,
结果是遭到教民追杀(有一定组织的,而非个人行为),遂重新燃起,势成骑
虎,这一插曲,是重要的转折一笔,不可不察。
六,我可没说过中国的剧烈变化是孤立的例子^_^,不过若比俄国,其实也是
各擅胜场,俄国存在几个世纪的人文思想,有“知识分子”传统,有“疯僧”
传统,中国的是“忠君”传统,很难说哪个变化更让人震惊,不过这是题外话
了。
七,之所以提义和团,是因以为它不是当时的“病态”,而是“自然态”(这
也是很有争论的问题),我个人不是把义和团做好羊头的,也不会喊高举义和
团的伟大旗帜的话(这旗帜在今天看,是过时了点),而是做为标本来看的。
我以为它比林则徐或三元里有更大的典型性和更充分的代表性,另外,史
料也更充分些(三元里在这方面没法比,最著名的领导人之一韦绍光的背景就
是一个谜。天地会龙头老大?其它地下组织?真的无背景?这涉及整个行动的
计划性的来源,和行动的基本人员组成与性质)。基于“自然态”的判断,才
会有“不丢人”的说法。最大的标本,丢了总是可惜的。也不应该。
最后,我同意CG的说法,争到这里,可能需要旁证才能有意义地进行下去,
希望过些天可以做一点,不过最近状态欠佳,实在不敢打什么保票了。否则让
CG盯住了,可乖乖不是好玩的^o^
义和团之辩小评
送交者: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19:58:[新观察]
回答: 林迷糊:义和团案再答煎饼 由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00:17:
义和团讨论至此,可谓功德圆满。我觉得此次关于义和团运动的讨论,各
方投入的精力、认真执着的程度,都让小弟钦佩。义和团能至今而仍引起我们
这么大的思考--无论是憎,还是爱--都说明它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客观的历
史存在。它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它所曾经承担者。其实无论
那些刀枪不入的先人们是愚氓也好,是激于义愤也罢,对我们都已经不是最重
要的。我们所紧要的,不过是从它们的痛苦的经验中攫取出我们之所需。
从这个意义上说,至少在双方之间--譬如在下和煎饼之间,都达成了一
个共识,就是历史时间还是掘而不论的好。
至于评论,那不过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我想讨论到此,也足可以是一件使
所有的参与者都感到高兴的事情了。
迷糊最近似乎有些微恙,但仍然十分及时地回帖。而小弟因了最近屁股着
火,思路根本不能专一。对于迷糊这样的网辨,我确实是十分钦佩的。迷糊和
煎饼之间的观点的不同,也已经显明。但看这两个东东的辩论,确实是一种享
受。伏尔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坚决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会用生命去捍卫
你说出你的观点的权利”。我想这句话的含义,尤其是我们中国人,恐怕是不
会有太多真正的了解的。因为我们从来习惯于听别人说话,听权威说话,并把
自己的善恶标准都寄托于权威身上。我觉得这才是中国要走向自新自强的一个
最大的病痛。而我所看到的解决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自信,自信,再自信。
当自己拥有了足够的自信时,就会自觉地尊重别人的自信,而不会把一个虚荣
的满足建构于消灭别人的自信之基础上。
从这点出发,我觉得迷糊煎饼之间的这场小辩论,足够尤其让我和那个书
生书呆子学习。只要能把他们那样的平和加了较真的态度发扬起来,那么我们
大家都会在一种很愉快的心情中,去面对人生,并从别人那获得最大的裨益。
这场辩论似乎并无有最后的结果。但为什么一定要有最后的结果呢?我觉
得对历史作那样的定评,无论是左的,还是右的,都没有必然的意义。历史是
不会给一个时代于那样的威权去给历史事件作一个盖棺定论的。这场辩论水平
我以为是很高的。不知论坛的管理者,将如何处置这样的辩论记录?希望不是
让它们仅仅是随风而逝吧。
CG
给鬼棺材再加上根钉
送交者: 猪悟能 于 November 13, 1998 15:11:51:[新观察]
回答: 义和团之辩小评 由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19:58:
功德圆满,盖棺定论啦?不能把老猪甩了呀,趁鬼这厮把棺材推下阴曹之
前,老猪纵风赶来,加上它一钉!
敢情认真起来啦。那俺也认真一回。改进捻诀叫“变”,于是变了身子留
猪头,作书生状乃曰:
对远方上人林迷糊大师的高论,老猪补论以下八点:
1。历史局限性。老猪觉得林迷上人似乎回避了毛(囊)虫(其实还有俺老猪
呢 ^o^)谈到的关键,就是对比一下同时代的人。
以现代标准苛求古人自然不妥,但是事后猪革亮,也是人之常理,否则历
史就成了原始资料。古人有局限性,原本自然,但是同一时代的古人,如果某
一人物、思潮和运动,经证实要落后于另外一些人物、思潮和运动,那么它的
历史局限性就要大得多了,甚至成为历史的反动力了。世纪之交时活跃在历史
舞台上的有洋务派、守旧派、维新派和革命党,等等,放在这个演员表里,义
和团就成反面角色了。
林则徐以及魏源并没有脱离传统的宇宙观,对真实世界的知识不到小学生
水平,也打赢不了鸦片战争。但是,和同时代的人相比,他们有更多的道德正
义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探索外部世界的动机和行动。他们的
落后是他们没有机会去接触,而与外界碰撞后,他们比同时代的人则走在了前
头,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
这一点来说,三元里的愚昧不足为怪,而半个多世纪后的义和团仍然呈现
同样的愚昧,已经落伍于同时代的有识之士甚至一些大清的腐败官僚。
5。反清问题。老猪是有反骨的人,还被小草民那厮强送了“反封”帽子,可
是犹是如此,老猪也不认为,应该把“反封”(咬着獠牙用这一回马家搬来的
术语吧)或者其实是“反对封建政权”(又用了一次。漱嘴!)当成政治高帽,
给任何历史人物或高帽带上。不是说谁一反清就是小人书上的好人,谁不反就
是坏蛋或者有局限性。单就历史发展及中国自强进程而言,更应关注某一运动
是否是在革新文化和制度,适应新的外界形势。除非换了考察角度,比如一定
要以暴力革命后代自居,树立暴力反对既得制度和阶层的传统,否则是否反清,
直到帝制存废问题成为时人考量因素之前,不必大作文章,列为评判时代局限
大小的标准。
故此又牵扯到下面一点,第15点:
俺还是换一帖吧。
钉钉裆铛钉钉忙
送交者: 猪悟能于 November 13, 1998 16:22:24:[新观察]
回答: 给鬼棺材再加上根钉由猪悟能于 November 13, 1998 15:11:51:
老猪意犹未尽,滴滴香浓,接着给鬼的功德圆满棺上钉钉子。
上帖扯到第4点,也就是说:
呕,对啦。也就是说,几位吵吵的对历史的主观解读问题。老猪想说的是,
以今绳古,人之常情,可是以今勒古,勒得变形,就有些反常了。只是这反常
如今倒成了正常,而老猪倒要觉得有必要反反这成了正常的反常。自己主观情
感和意识形态是一回事,可是历史事实是另一回事。你可以拿现代爱国主义标
准套一套量一量古人,可是拿它做重塑历史的刻刀,就是造改历史了,再强行
灌输给后人和每个男女老少,就是在堵塞耳目了。为了需要爱国,树立了很多
与洋人开战的英雄,明时的戚继光,明清之交的郑成功,清时又有了林则徐等。
实际上,这些人都生活在当时的时代,是以当时的思维来判断和行动的。从本
质上说,林则徐和崎鄯都是一个时代的人,对待英夷,都是从千年的天朝上国
的观念来看待,不过一个要讨逆,一个要羁糜。林迷的这位先人后来也为自己
的所谓莽撞冒失,醵开边衅而表示知罪。而主和派的赔款割地签约等,也都是
出于传统的用怀柔手段打发边疆蛮夷息事宁人的心态。林比其他庸臣多了前瞻
的行动,但是本质上并未走出古老的儒家搭起的与真实现实脱节的宇宙体统。
而三元里的抗英,更体现的是保卫家园以及原始的民族仇恨,而不是现代
意义上的爱国抗战,况且并没有什么决定性的战果。
这不是贬低先人,而是还原历史原汁。我们的羸弱历史改写不了,我们的
先人是在内外因素撞击下一点点一步步觉醒的。而今人一方面去拔高某些古人,
一方面又容不得别人去发掘一些今日不想知道的老底,谁挖了,谁就成了民族
败类。其实,就算民族败类,或是异族分子,挖出来的只要是真的带锈古董,
那它也是真古董真铜锈。
倘今人去替古人粉饰,古人无罪,而今人无知。
第10,革命党等等在义和团风潮中的表现。
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几大总督,拒绝认可老佛爷宣战旨意,和列强
达成东南互保,避免了战火的扩大。
而康、梁等维新派则在海外和租借搞“勤王”活动,并且准备组织日本人
等洋雇佣兵,还打着英人相助的幌子鼓舞军心。宣战诏书被称为“通匪矫诏”。
会党成员自然也是争取对象,但是灭洋的会党口号被维新派的“秀才”们取消,
而改成“保护洋人洋行洋教”。孙中山革命党这时也利用外国包括日本军队力
量以及会党,试图起事。
当然,最后洋人并没有靠得住,不是海外变革家们的阿拉丁神灯,一擦就
来助力。
三派最后并不相容,但是都对义和团和守旧派采取了排斥态度,并拒绝早
熟地挑战外强。因为他们知道义和团的愚昧和胡为,也知道以虚假的法术,去
挑战八国,只有失败。袁世凯掌握着西洋法练出的新军,但是他也由此知道列
强的实力、现代军队的厉害,自己的人马犹不是对手,如何能信义和团那一套。
另外,三派都已了解现代意义上的外交,而外交本身对朝廷守旧派来说,
仍是不可接受的麻烦和耻辱。这时候,以时代所限来开释老佛爷和义和团的某
些心态和行动,就站不住脚了。同时代人都斥责为愚昧,那么其愚昧程度可想
而知了。
另,革命党并非像林迷所言对清朝抱有幻想,和维新派一样,他们抱有幻
想的是汉族的洋务派封疆大吏,如李鸿章、张之洞等,维新派想说服其救光绪,
而革命派则策动“独立”,但是最后这些汉臣还是选择对满族皇朝尽了效忠之
义,,而革命党在则继续走上反抗异族统治以及推翻帝制的道路。
第250。严肃治学问题。老猪心性愚顽呆拙,没个坐性,如果严肃得久。上
网就是一玩,又不是写论文。
只是疯狂之中,不要失了理性,事实道理,该讲还是要讲,不误了好耍子
就行。你这鬼若把俺当作只会扔飞刀念咒语扣大帽子之辈,你便是鬼眼昏花了,
老猪定要多筑你几耙,给你开开窍。至于那毛(囊)虫,肉乎乎粘唧唧的,也
充个斯文,做什么干巴煎饼,显得我这俗人更俗。是可忍,“郭”不可忍,老
猪楼下便去筑它一耙,让它现出毛虫原形来。
第3。盖棺定论问题。定就定吧。反正老猪敲完钉子了。
再论下去,我看这煎饼要成汉奸进班房了,你这鬼倒要自学成材,野路出
家,又成了网上“史学大师”了。那还得了?还是即刻定论,让你这厮愚昧下
去吧。
^o^
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我们可歌可泣的先人。
送交者: 中华魂于 November 13, 1998 15:48:05:[新观察]
回答: 林迷糊:义和团案再答煎饼由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00:17:
清朝末年,洋务派,洋务派、守旧派、维新派和革命党,无论如何,统统
都失败了,所以才有八国联军的浩劫,难道没有义和团,八国联军就不会入侵
中国?中国就不用割地赔款,出让租界让外国人横行?
义和团是昏暗时代的民族声音,不管是多麽悲情,无理性。
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我们可歌可泣的先人。
浪漫的历史与真实的反思
送交者: 红药水于 November 13, 1998 16:23:11:[新观察]
回答: 让我们记住那个年代,我们可歌可泣的先人。由中华魂于 November 13, 1998 15:48:05:
回首中国近百年来的历程,斑斑青史尽血痕,身为一个中国人谁能不感到
椎心之痛?
不管它显得多么荒唐,多么酷烈,它都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民族的历史,
我们的祖辈写下了它,它跟我们有割也割不断的血脉联系,它是我们的负担也
是财富。
是直面它,理出历史前行的内在逻辑,观照我们未来的道路,还是回避它,
把它浪漫化,当作精神的鸦片来吸食?
果真如此,那我们先辈的血流得有什么价值?
读后感
送交者: 红药水于 November 13, 1998 14:34:07:[新观察]
回答: 林迷糊:义和团案再答煎饼由 CG 于 November 13, 1998 12:00:17:
读后感
几点疑问。事先声明,也可能是我的误读。
》局限性不是通行证,否则又何必以史为镜?我反对的只是因为局限性就一棒
》子打死完事。我以为,研究局限性从何而来,问“为什么”,正是读史最有
》意义的目的所在。
1。义和团资料最全,能以史为鉴。
研究义和团的局限性有学术意义,所以不宜全面否定?
》与许多此类的反抗一起催生中国近代国家概念与民族主义的光彩,
2。义和团催生了民族主义,还是民族主义催生了义和团?
好象按鬼的说法是民族主义催生了义和团。
洋教横行无忌-》民族主义-》义和团。
民族主义是列强瓜分催化出来的,还是义和团催化出来的?
》其次是以为它部分起到了阻止瓜分浪潮的作用
3。义和团阻止了列强瓜分?
八国联军哪来的?八国联军虽有短暂的烧杀抢掠,但毕竟阻止了以后的列
强瓜分,所以来的好?义和团引发了八国联军,也跟着有历史意义?
》三,最短道路的想法,是自己的一点感触,因为从前读义和团的历史,就有
》一个感觉,在此次运动中,唯一为的赢家是袁世凯,不管袁如何混蛋,都是
》给了清最后一刀的杀手,觉得历史真是奇妙,有此一叹而已。
》可能有些误会。
义和团造就了袁世凯,袁又结果了清朝,所以义和团有理?
》基于“自然态”的判断
什么不自然?三元里不自然?林则徐不自然?
4。难道真的存在即合理?
按这个逻辑推下去,改革开放为中国带来了现代化的契机,成为中国历史
变革的伟大转折点,那是否可导出文革有理,所以反右有理,再往前推,连日
军侵华,大革命失败,列强瓜分都通通有理。历史毕竟是链式的,A-》B-》
C-》D后人是无法分割历史的,因为D 合理,所以A,B,C都合理,而A-》D肯
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历史的理性,果然高明。